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宿城:农房改善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2020-12-22 15:14: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现在政府给予帮助,享受安置价,我能住上新楼房了。”顺利搬进农房改善项目金山家园小区,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建档立卡户叶志奎很高兴。叶志奎无稳定收入,家庭情况困难,按照镇里出台的针对建档立卡户农房改善的新政策,叶志奎家可享受房价下调10%的安置房。

自2018年9月农房改善工作启动以来,宿城区把农房改善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实事工程、民生工程,成立农房改善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办七组”,充分尊重乡土情结、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坚决维护群众利益、精塑地域特色、突出产业优势,统筹推进农房改善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已改善群众住房1.5万户,24个农房改善项目中,结转的15个项目,已全部完工;2020年新启动的9个项目全部开工。

宿城区按照探索多元建设模式,加强与名企合作,切实保障项目建设品质。坚持因地制宜,镇区农房改善项目以多层带电梯为主,面积在80—120平方米左右;村庄项目以低层为主,面积在120—140平方米左右,居住规模严格控制在300户以下,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也有利于社区管理。

来到埠子镇蚕桑村,透过一片郁郁葱葱的桑园,一排排二层小楼红墙黛瓦、灵韵别致,引人注目。新型农村社区蚕桑人家已交付使用,小区内有60-140平方米面积不等的多种房型,供不同人口结构的家庭、不同经济能力的村民按需选择。还配建物业服务用房、社区用房、居家养老用房、四点半课堂、心理咨询室、老年食堂、公厕等,满足“五通八有”要求。休闲场所、照明设施、花园绿植等一应俱全。“这里建好后,小区的功能设施和城里的小区没有区别。”蚕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员会主任周炳均说。

在农房改善建设中,宿城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和地方资源优势,延续村庄原有自然肌理,对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进行改善提升,因地制宜,着力打造“春耕夏读,美丽牛角”“水韵人家,幸福朱海”“田园风貌,水墨刘圩”“水色乡野,诗意桥庄”等各具特色的农房项目。

“顺应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建农民需要的房,同时还要统筹考虑群众搬迁后的生产生活,确保搬得进、住得好、能致富。”宿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允达说。

宿城区坚持“安居”必先“乐业”,系统推进农房改善、产业发展,确保农民有事做、有活干,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日前,蔡集镇田洼农业生态科技园项目正在施工,近8万平方米的温室大棚主体钢架已经搭建完成,开始安装喷淋系统。“该项目规划总面积2000亩,采取“棚体建设镇出资,内部种植企出资,用工服务村负责”的建设模式,带动本村群众约150人就业。”项目现场负责人吴沅锴介绍。

该区不断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国家农业公园创建步伐,累计建成高效农业面积26万亩,引进农业重大项目71个,培育出陈集葡萄、罗圩香茄、洋北西瓜、埠子蚕茧、王官集花园酥梨等5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带动搬迁群众增收;新建扩建配套产业项目21个、“家门口就业”载体26个,吸纳附近群众就业2.1万人。此外,突出创业就业,把搬迁群众融入产业链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电商,创成淘宝镇11个、淘宝村66个,成功入列全国十大淘宝村集群暨“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十佳县域”。

此外,宿城区进一步拓宽思路和方式,统筹谋划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等工作,打造内外兼修的农房改善项目。将施工现场划分成网格、包片到党员,由包片党员对网格内房屋的工程质量安全、项目进度、劳动保障、选房安置等情况进行监督,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双网融合?党社共建”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物业管理主体和业主委员会自治作用,全面推行“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模式,成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全力推进各类服务精准化、个性化、常态化,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镇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就是农房改善,要通过农房改善工作推动脱贫致富、全面小康,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治理方式改变。”宿城区委书记张辉说。(江秀 焦尉)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