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乡镇书记话农房改善丨江苏沭阳周集乡:让农户住上“四心”房
2020-05-14 17:2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15日宿迁讯 胡庄村村民张开彬每次看到我,都对现在的居住条件赞不绝口:“以前在老家住的房子阴天下雨出来很不方便,现在搬到小区来,你看厨房、卫生间非常整洁,门前的柏油路很宽敞,只花几万块就住上这样的房子,这样的价格在城里是怎么都买不到的,我们确实很满意!”

无人机拍摄的周集乡新型社区 丁华明 摄

周楼村村民拆迁前的房屋 赵佳宁 摄

满意的不仅仅是张开彬一个人,走进周集乡四个新型社区的任何一户人家,都能看到整齐的院落,干净的庭院,完善的配套和优美的绿化环境,以及安置户们脸上满满的笑容。

自2018年9月周集乡启动农房改善工作以来,我们始终以让农户住上顺心、放心、安心、暖心的“四心”家园为目标,采用“政府主导、统一规划、联户代建、政府兜底、财政配套”的建设模式,新建周集、老街、周楼、合兴4个村新型社区安置房997套,并同步推进了胡庄、谢河“美丽乡村”配套设施提档升级工程。

丁华明 摄

需要我们去改善的是哪些人呢?这里面包括,已经是危房的要必须搬,还有四类群体、零散的村庄、有改善意愿的农户、通过做工作愿意搬的农户,对于不搬的我们也充分尊重其意愿,做好录音、留档等工作。

在新房选址时,我们下去走访调研,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我们和年轻人商量,年轻人表示听老人的,而大多数老人都不想离开旧居所在地,想在本村附近选取一块位置适中、交通便利的地方建房,不想离开生养他们的地方,这种心情我们十分理解。后来我们在原有的老村庄附近,选了四个集中居住区进行安置。

丁华明 摄

在农房改善过程中,我结合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算好一笔帐”“建好一片房”“留一个口碑”“立一条规矩”“四个一”工作法。实践证明,这个工作法行之有效,群众认可,迅速打开了周集乡农房改善工作的新局面。

群众拆除旧房子有补贴,拆除的土地复垦后仍归自己耕种;选择在安置小区进行安置的,可以按照安置价格选择就近安置;如果资金有缺口,银行可对安置户进行小额贷款,以解其燃眉之急;对于放弃安置,进城买房的,还会有购房款12%的补贴(补贴总金额不超过12万)。群众心里也有“算盘珠”,多和群众算算账,他们也会支持我们的农房改善工作。

老街村村民胡兴闯一家三口,在2020年元月的时候,搬进了新居。看到我的时候,他跟我讲了从购房到装修到入住的全过程:“做梦也没有想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房子,除了拆迁款,自己仅仅出了5万多块,加上装修的4万多块,一共不到10万,就住上了五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房子。”

丁华明 摄

周集村有7个村民小组,701户,3516人口。周集村的新型社区规划建设安置房108套,总投资约0.16亿元,于2018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12月全部交付使用,全村零散村庄全部拆除,农户实现集中居住,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大改善,住房条件得到了提升。

要建就建群众满意的房子,要建就要建一百年不倒的房子,我们凡事要未雨绸缪,替群众考虑周全。不仅要求房子样式新颖,居者有其屋,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更要质量有保证——让群众满意的房子,决不能建成豆腐渣工程。建房期间,工程监理必须天天到场监督;乡里同时成立了由专业监理、乡村干部、老党员及受益农户代表组成的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全面监督农房改善工程质量,为工程质量上“双保险”。

建成好房子,不仅为群众留下宝贵的房屋资产,更为乡党委、政府留下一个好口碑。房子建得好不好,代建商很重要,规范代建商行为,必须监督到位,监管到位;对于检查出的问题,乡里及时进行交办整改。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保质保量建好四个新型社区我们要求所有乡村干部不得插手社区的任何工程,若发现,先处理,后调查,不讲任何情面。另外,所有工作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公正公平,确保把这些惠民工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丁华明 摄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也很明确,就是要让群众住上顺心、放心、安心、暖心的好房子。

房子建好只是第一步,如何让群众住得方便、住得舒坦,这更是我们要争取答满分的“命题作文”。周集村、老街村、周楼村、合兴村四个村新型社区配套工程提上日程后,乡里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在雨污水、供水、强弱电、天然气、进户门、道路、景观绿化、外墙真石漆、路灯等方面全面展开建设。

沭阳供电公司为周集农民集中居住区解决供电问题小区4个(育才小区二期、周楼新型社区、合兴新型社区、周集村新型社区),总投资为700余万元,其中新建环网柜4台,400kVA箱变13座,400kVA杆变8套,新建中压70电缆线路1.8千米,新建中压240电缆线路0.74千米。解决了998户乡民的用电问题。

此外,为了保证百姓生活便利,在小区的周边,我们全部配备了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丁华明 摄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农房改善,不仅仅要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更要确保让他们搬进来、住得好、留得住,能够真正富起来。为此,乡里对小区周边的配套产业进行了规划,让群众能够在家门口上班,从农民摇身一变成为工人。

农户在家门口企业务工 赵佳宁 摄

老街村安置小区属于镇区项目,西部200米为乡工业区,有澜王服饰等多家服装纺织企业,能解决200人左右就业问题。乡里的草坪基地1800亩,能解决150人左右就业问题,我们还与南农大林草学院长期挂钩并规划建研究生工作站。在草坪基地附近我们还新建了高效农业花卉美植园,不管男女老少,无论学历高低,都能得到充分就业。

农户在草坪基地务工 丁华明 摄

老街村村民胡顺章,今年已经70岁了,他跟我谈起以前的打工经历就觉得尴尬:“因为年岁大,到工厂到企业,人家都不要,只能在家待着,靠着田地里的收入,紧紧巴巴过日子。”近两年来,他的生活条件明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是政策好,住上了新房,家门口就能挣到钱,不用去企业工厂,就在家附近的草坪基地帮忙,也不累,一天还有60元左右的收入。自己平时的花销有了,还有钱给小孙子买他喜欢的玩具了!”说起这一点,胡顺章心满意足。

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今年周集乡在完成周集、老街、合兴、周楼四个村农房改善的同时,启动了华帮、史洼、胡庄、谢河四个村的农房改善工作,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片乡村、每一位村民。通过全乡系统化的农房改善工作,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讲述人:沭阳县周集乡党委书记 朱立东)

作者:张静静 薛惠芹倪亚琼 丁华明

作者单位:周集乡人民政府 中共沭阳县委宣传部 中国江苏网

标签:新型社区;周集乡;无人机
责编:郭玲玲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