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疫”线党旗红:“疫”线有你 后方有我
2020-02-12 12:32: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党旗挥动众心齐,危难时刻显担当。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宿迁日报》作为舆论主阵地充分发挥党媒的旗帜和引领功能,彰显了党媒的政治担当。为了将“抗疫”的权威新闻及时传达给读者,报社党委决定春节期间提前复刊,1月26日起采编部门同志的手机铃声陆续响起……

前方,记者奔赴防控重点区域,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后方,编辑们通宵达旦,将稿件精心编辑组合,确保新闻及时准确发布。日报编辑部便有这样一群默默付出的“幕后英雄”,党员骨干吴泉、阮兴军、朱红川、曹辉、张佩等接到通知,没有丝毫犹豫,立马到岗。他们怀揣“初心与责任”,关键时刻展现了“有我”的职责担当、“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无我”的奉献情怀。

严斐:漫漫黑夜,向阳生长

严斐作为《宿迁日报》A1版编辑,面对一线记者采写回来的大量“抗疫”稿件,按照不同主题精编内容,例如“战疫”、“坚守”、“请战”等主题让每个版面都重点突出、精致精彩。他在当周的值班周期里,连续四天工作到凌晨四五点,为了不影响家人,他采取自我隔离,每天独自吃些速冻食品。

2019年严斐同志全年值夜班超过170天,每次都是工作到深夜零点以后。在“抗疫”期间,严斐更是冲在第一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斐说:“尽管漫漫黑夜,我们却向太阳的方向生长;无论未来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心中充满责任,便有前行的力量!”

张佩:召必回,战必胜

年初三下午一点半,正在乡下过年的张佩接到部门主任通知:报纸提前复刊,迅速回岗,三点半到班集合开发稿会。看着未满1岁的孩子挂着泪滴的小脸,婆婆以疫情时期外出不安全为由让她请假。她说,我作为日报美编,报纸上关于疫情宣传的形式、刊头、栏目挂牌、公益广告等内容都等着我去设计,这个时候怎么能退缩。况且我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更要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召必回,战必胜。张佩把孩子丢在老家,每天往返于城区与乡下至少60公里。每天下午去上班,但版面签字付印时往往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三四点,甚至是凌晨五点。张佩说工作时情绪一直处于紧张状态,饿了就泡碗面,不是怕饿,而是怕饿了影响工作状态。疫情版面以什么样的口径、风格宣传,各版编辑都是与值班主任、编委、值班老总反复研讨后才最终定稿,紧要关头确保万无一失。

是的,面对未知,害怕是本能,但害怕却不退缩,迎难而上,这是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张佩用女性特有的坚韧和耐力对抗这场非常时期的“阻击战”。

曹辉:用平凡的努力,彰显党员情怀

曹辉是编辑部的一名老党员,他说自己很荣幸以一名党报编辑的身份奔赴在战“疫”最前线,向公众传递最权威、最准确的信息,向公众讲述宿迁全市干群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故事。虽然大年初三就已开始上班,但他把温情的牵挂和团圆的期盼深埋心底。

每天,他戴好口罩和一次性手套,拎起家人为他准备饭菜的餐盒,以如履薄冰的心态,字斟句酌的谨慎,兢兢业业,履职尽责,把好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关口。即使是工作到凌晨三四点,他也时刻要求自己调整状态,始终抖擞精神,精编标题、精做版面,为全面抗击疫情的战斗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平凡的努力,体现党员的情怀和担当。

阮兴军:既然选择,就要坚守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仍沉浸在春节氛围中的阮兴军接到部门通知,没有任何犹豫,及时赶到岗位,和《宿迁日报》的全体同仁出版了节后第一期报纸,把我市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情况及时报道出去,打响了抗击疫情阻击战的第一枪。此后,面对“抗疫”宣传任务重、压力大的现实,他每晚坚持到凌晨两三点甚至通宵。他说,每个人的坚守对于疫情防控都是有意义的,既然选择,就要坚守。

葛祎秋:N个路卡,挡不住归队的脚步

葛祎秋是老家在南通的宿迁媳妇,可一声召唤就星夜兼程向回赶,这一路通过N个设卡的路口,被测了N次体温。她作为日报编辑部的组版员,尽管没有冲在“抗疫”的第一线,可她坚定地站在后方,为党报编辑出版恪尽职守,力求每个版式精益求精!

稿件多,来稿迟,稿件一改再改;凌晨3点、凌晨4点、凌晨5点……前方记者采访报道范围越来越宽,成稿时间越来越迟,版面签发时间也就越来越晚。坐在每天消毒数次的办公室,看着编辑们带着口罩选稿改稿,走在寂静空荡的回家路上,葛祎秋说自己非常自豪,有奋战在“疫”线的记者同事,有并肩作战一起熬夜的编辑同事,有尽心尽力做好后勤保障的同事共同坚守,这段时光,毕生难忘。葛祎秋说:“‘疫’线有你,后方有我。我们携手并肩、战胜困难。”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