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2月13日宿迁讯 他是一名党员、又是一名乡贤,在致富的道路上选择了种植黄桃,他本人致富了,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村庄的村民都种植黄桃走上致富路。该村桃树面积由原来的200亩发展到2000多亩,他就是泗洪县陈圩乡祖姚村乡贤祖超康。
“村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剩下中老年人在家,由于缺少劳动力,大量田地荒废,十分可惜。我想,市场上黄桃销售红火,而家乡的土壤、气候等适合种植黄桃。如果利用这些荒地种植水果,既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还能打造一个促进地方发展的产业。”祖超康说。
承包200多亩地办家庭农场
如何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获得高收入?祖超康通过前期市场调查,之前就曾栽植少量桃树的他决定扩大发展桃树种植,于是筹措资金5万多元,到山东购买了优质黄桃苗木1000多棵进行栽植。他历经15年潜心钻研,用当地桃苗进行嫁接,授粉时进行花粉杂交,最终黄桃喜获丰收,亩产量超过3000公斤。由于他种植的桃树结果实不仅个头大,而且皮薄,芳香四溢,晶莹圆润,像用碧玉雕成似的,深受消费者青睐,亩均收入超过万元。
据了解,有2000多口人的陈圩乡祖姚村,2009年就建成了康居示范村,村民早已集中居住了。腾出了近200多亩宅基地,村委会经过复垦后,对村民进行发包。当时祖超康以每亩650元的价格承包了土地,现在已经建成了规模较大的“祖氏黄桃”家庭农场。
当地生产的黄桃曾是皇家贡品
说起黄桃,大家并不陌生,而对于黄桃的起源,也许很多人都弄不清楚。泗洪县陈圩乡党委书记王守卫饶有兴趣地说,公元1757年初夏,乾隆皇帝率领臣子二下江南,途经徐城安河口(今泗洪县半城镇,与陈圩乡近在咫尺),随臣子品尝当地生产的进贡鲜水果,乾隆皇帝对其中的黄桃赞不绝口。问起产地,当地官员答曰:“祖姚黄桃也。”乃下令:“此桃乃每年夏季之贡品。”此后,“祖姚黄桃”便成为世人少有品尝的皇家贡品。
那么,祖超康培育出的“祖氏黄桃”又是怎么回事呢?曾经做过村干部的祖超康介绍说,他经过15年的潜心培育,在“祖姚黄桃”的基础上培育出味道更佳、口感更好的“祖氏黄桃”,其品质已经超过当初的皇家贡品“祖姚黄桃”,投产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祖超康说,他家的“祖氏黄桃”农场始建于1999年春,开始从山东平邑县引进9个桃树品种,2000年就开始琢磨黄桃嫁接。“引进来的9个品种后来都挂果了,问题是产量低,口味口感不佳,经济效益不理想。而通过嫁接改良就大不一样了。”祖超康说,他用引进的“金童5号”嫁接到其他8个品种的桃树上,进行基因杂交。首先,颜色不同,黄桃的颜色为金黄色,普通桃子的颜色为青色加一点粉红色。其次,口感不同,黄桃吃到嘴里甜中带着酸爽,吃起来软中带硬有脆感,普通桃子吃起来只是一种甜味,口感特软,缺少酸爽脆感。最后,营养不同,黄桃的营养价值也比普通桃子更高,黄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膳食纤维、铁钙及多种微量元素,其中,硒、锌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水果,是果中之王。常吃黄桃可起到通便、降血糖血脂、抗自由基、祛除黑斑、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也能促进食欲。
潜心培育黄桃新品种
可喜的是,到2005年夏季,祖超康嫁接的桃树全部挂果,8个品种桃树上结出的黄桃产量都很高。桃子成熟时,表皮从青绿色到淡黄色,果肉是金黄色,桃核是紫红色,口味不同,大小不一,各具特点。
之后,祖超康又把8种黄桃嫁接到同一棵桃树上进行试验,到2008年经过3次嫁接,对生产出来的8种黄桃进行比较,“里外红”桃树上经过嫁接后结出的黄桃,8月上旬开始成熟,自花授粉,坐果率较高。平均果重190到465克左右,果大圆整,肉色金黄,甘甜爽口,香气浓郁,货假期较长,是一个优良的生食和罐头两用型品种。此桃近年因秋天商品桃较少,有许多农户套袋,价格较高,畅销全国各地,此桃食用能力极强,树势旺,特抗旱,病虫害较少。口味口感最好,最受消费者喜爱。祖超康嫁接培育出的这种黄桃被称之为“祖氏黄桃”。
春观美景满园桃花关不住,夏观硕果挂满枝,“祖氏黄桃”历经3次多种桃树木质基因转替,花粉转换杂交,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味,投产后已经被消费者广泛认可。祖超康对笔者说,在他的影响下,他们村千亩桃园基地已经形成,基地内60多户农民年年喜获丰收,亩产纯利润超万元。他说栽植桃树是他们村广大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带动村民同走“桃运”
祖超康作为一位普通农民,多年潜心研究培育出具有特色的“祖氏黄桃”,除了卖桃子赚钱,还培育桃树苗销售,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富裕后的祖超康没有忘记众乡邻,每年都培育了10多万株桃苗对外出售。同时,当地村民也自发来到他的基地,购买他家的桃苗进行栽植,祖超康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桃树管理技术,在桃树的追肥、整枝、病虫害防治上,祖超康都是手把手地教,一条龙服务。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祖超康的带领下,该村村民靠栽植桃树个个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在他带领下,我们乡沿青临路、祖半路、330省道4个村子的村民自发栽植了近2000亩黄桃种植基地,今年首次举办桃花节,以节为媒,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们这里考察,发展我们的黄桃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该乡一干部对笔者说。(秦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