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 仲文路)“六十年华快似梭,回眸往事感良多……”翻开沭阳退休老人刘洪成编写的《乡人晚晴集》,里面的每一首诗都记录着他生活中的美好与“琐碎”。
因为热爱,所以想把身边美好事物都记录下来
“爱上写诗,是一个偶然。”70岁的刘洪成身体康健,耳聪目明,说起自己喜欢写诗的初衷,他告诉记者,2009年11月他退休了,随后和几个朋友一起上了老年大学,看着大伙都喜欢读诗、写字,渐渐地,他也对诗词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9月23日,记者在沭阳县政园小区的刘洪成家看到:不足10平方米的书房里,整齐地摆放着他的书法墨迹、诗词手稿和爱好的书籍等。“2010年年初,我和几位老同志一起参加了老年大学的诗词书法班,开始了入门学习,随后阅读了《诗词写作必读》《诗词格律》等书,又长期订阅了《中华诗词》《楚韵》《江海诗词》等诗词刊物,学习中逐渐提高了创作诗词的水平。”刘洪成说,十年来,他一共创作了900多首诗词,相继出版了《乡人杂咏》《乡人又吟》《乡人唱晚》等三本诗集,随后又将它们合成一本《乡人晚晴集》。”刘洪成说,他的诗集大多描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格式多以七言律诗为主。
“二九芳龄入敝寮,衍年伉俪并蒂娇;六孩培养倾情爱,十亩耕耘尽富饶;敬业可怜金粉弃,持家全仗铁肩挑;亲邻睦友扬和善,佐我兴家竞夕朝。”今年10月6日是刘洪成与老伴的金婚纪念日,在刘洪成的诗集中,不乏一些赞美老伴的作品,其中这首《金婚赠内》让妻子非常感动。
除了日常生活,刘洪成对国家大事也是非常关注。在他的诗集中,像《纪念抗战七十周年》《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等诗都是在纪念日期间有感而发的。
因为执着,所以想把曾经的“不足”变成长处
在刘洪成的书房里,除了那一排排书籍之外,两摞分别1米多高的黄色学书练本,尤为引人注目。
原来,除了读诗、写诗之外,刘洪成尤好写字,钢笔字、毛笔字都是他的“心头好”。“退休后,我就在想,以前工作忙,没有时间沉下心来学字。在好友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练习钢笔字和毛笔字。”刘洪成说,他每天要完成的“任务”是:一天500个钢笔字,2000个毛笔字,雷打不动,必须要完成。
“站姿悬腕写大字累了,就坐下伏案写小字。每写40分钟就休息一段时间,每天约写5个小时。某天,因为事情耽误了,当天任务没有完成,隔几天后,再多练习一点时间,必须将之前的数量全部补齐。”刘洪成说,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年如一,右手无名指触笔结茧,潜心用功,他的书法技艺有了很大提高,书法作品曾多次参展。2016年,刘洪成加入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成为其中的会员。
因为自律,他的老年生活充满了“诗和远方”
阅读中,刘洪成习惯将自己喜欢的诗篇摘抄下来,十年间,他一共摘抄了3000余首诗篇,整理归类成5册,分别为:抒情颂赞、退休寿诞缅怀、田园咏物等,这些诗词成了他平时反复诵读的“经典”,总是摆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没事就随手拿出来阅览一番。
2012年,刘洪成陪外孙在外地读书,利用闲暇时间游览名胜古迹,仔细观察,一景一诗,写了近30首游记诗。“那段时间,我还阅读了近代名人学者汤建修的诗集《咏春百律》,被其优美的诗句深深地震撼到了。随后,我依序循题,每天练完书法后,便作诗5首,20天后,103首关于‘春’的律诗也被我作了出来,后来也编纂成册,取名《春事百咏》。”自此,刘洪成在作诗这条路上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记者观察到,刘洪成的书房并没有装空调。“寒热季节的变化虽然让人有些不舒服,但可以锻炼人在特殊环境中的意志和体魄。”刘洪成如是说。
“书法是瞬间的艺术,作诗是语言的精美,二者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不能急功近利和浪得虚名,须取法勤奋好学、不倦努力,才能积学累功,渐趋长进。”刘洪成说,这十年来,他以诗、书会友,提升了晚年生活的品位,丰富了精神生活层面的“油盐酱醋茶”。同时,他也希望,自己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也能感染身边的人,向他人传递正能量,激励有心人对工作、学习坚持不懈,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