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陈新阳,男,1995年8月出生,共产党员。2014年9月入伍,2016年9月退役,服役期间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学员。回到地方后他带领群众发展高效农业,投资建设温室大棚130亩,其中现代化温控大棚8亩,带动20余名低收入群众就业。现任沭阳县十字街道前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宿迁网讯 这里曾经以传统蔬菜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在他的带领下,群众搭上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快车”,居民家庭年收入由原来的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5万元。
这里曾经环境“脏乱差”,在他的带领下,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将其建成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卫生村。
他就是退役军人、沭阳县十字街道前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陈新阳。
“95后”的陈新阳于2014年9月入伍,在海军陆战队某部服役两年,凭着不怕吃苦、勇于争先的精神,先后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学员。2016年9月,陈新阳光荣退役,回到老家沭阳县十字街道前屯居委会,并于2017年初担任前屯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陈新阳的第一把“火”,“烧”的是当地蔬菜种植业。
“前屯居委会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发展蔬菜种植业。但是,群众几十年来沿用的是露天种植这种传统模式,种的是当季‘大路货’,靠天吃饭,要是遇到各地蔬菜集中上市,还会出现滞销情况。”陈新阳说。
面对这个存在几十年的难题,他没有退缩,而是发扬军人敢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积极外出考察学习,寻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子。
“2017年,我去山东寿光学习,发现那里的温室大棚蔬菜瓜果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都很先进,而且符合我们的产业发展需求。”陈新阳介绍道,传统的露天种植模式比较“脆弱”,经不起市场和自然环境的“风吹雨打”。使用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瓜果,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靠天吃饭”的问题,还可以实现蔬菜瓜果错峰上市,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刚开始,群众对温室大棚不太了解,认为投入高、风险大,我便挨家挨户上门介绍。但是,说破了嘴皮子,大家还是不愿意建温室大棚。”陈新阳说,作为群众的“领头羊”,为了当好表率,他成为前屯居委会在温室大棚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17年,陈新阳带头流转土地,建起了50亩温室大棚,其中现代化温控大棚8亩,主要用于种植西瓜。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陈新阳这个“门外汉”很快就遇到了病虫害防治等难题。但他没有气馁,而是通过上网查阅资料、跟在请来的专家身后学习,慢慢积累技术和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认真学习和精心培育,陈新阳的西瓜丰收了,除去各种成本,纯利润超过7万元。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陈新阳温室大棚种西瓜赚钱的消息很快传开,群众纷纷跟进。截至2017年底,前屯居委会温室大棚面积由零跃升至190亩。种植西瓜、火龙果,种植反季节蔬菜,连片的温室大棚,让“靠天吃饭”的种植户第一次品尝到高效农业的“甜头”。
2018年,陈新阳又流转土地80亩,建起了专门种植葡萄的温室大棚,并向低收入群众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
“明年葡萄就可以采摘了,如果效益好的话,我们将继续发动群众扩大种植面积。”陈新阳信心满满地说。
不仅如此,陈新阳还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招引外地有资金、有技术的种植养殖大户到前屯居委会承包600亩土地发展“稻虾共养”、水蛭养殖等项目,为群众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陈书记年轻有干劲,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说起陈新阳,今年54岁的耿少秋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陈新阳的第二把“火”,“烧”的是群众居住环境。
“你看,现在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特别干净,周边环境也特别好。”居民李大娘开心地说。
以前,前屯居委会没有完善的环境卫生体系,居民生活垃圾丢在路边沟旁,一到夏天气味特别难闻。陈新阳上任后,带领党员、群众共同打扫卫生,并对沟渠进行清淤疏通,使原本散发恶臭的水体清澈起来。2017年至2018年,前屯居委会获评江苏省水美乡村、江苏省卫生村。
在治理污水的同时,陈新阳召开党群议事会,发动群众筹集资金,安装了120盏路灯,让群众夜晚出行更方便;向上争取10万元资金建设公共厕所;协调资金3万元建设文化墙……随着一项项工程陆续实施,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退伍不褪色,陈新阳的第三把“火”,“烧”的是自己。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是一名共产党员,经过军队‘大熔炉’的淬火锤炼,理应党性更强、信念更坚定。因此我时刻警醒自己,在部队是好军人,回到社会是好公民;在部队服从命令,回到社会遵纪守法;在部队是训练标兵,回到社会是时代标杆。”陈新阳说,在服务乡村振兴、带领群众致富的道路上,自己将不忘初心,负重前行,永远做百姓心中“最可爱的人”。(孟亭 陈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