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赤诚丹心育新苗——追记沭阳县潼阳中心小学校长郇军
2019-05-31 12:5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31日宿迁讯 流经沭阳县潼阳镇的阴平河默默地流淌,低回的哀乐震撼着古潼大地。

  5月28日上午,沭阳县殡仪馆花圈与挽联重叠相连,灵堂内外前来悼念的人比肩接踵。

  “披星戴月倾情教育堪称师德楷模,扎根乡村无私奉献铸就梅花风骨”,挂满灵堂的一幅幅挽联,述说着沭阳县潼阳中心小学校长郇军感人至深的件件往事。

  这天,千余名师生、自发而来的各界群众,以及县内外教育系统的同行,含泪为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好校长郇军送行,为他默默祈祷:好人一路走好!2019年5月17日18时许,郇军同志在学校突发疾病,与世长辞。

  1967年10月,郇军出生于沭阳县耿圩镇汪圩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87年6月毕业于沭阳师范学校普师专业,1987年8月投身教育事业,历任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副校长,先后在陇集中心小学、北丁集中心小学、庙头中心小学、潼阳中心小学等校任校长。先后获得县委、县政府“先进教育工作者”、宿迁市人民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表彰。

站在学生们中间的是潼阳中心小学校长郇军

  扎根乡村育新苗

  在郇军宿舍的书桌上,摆放着一本打开的《校园建筑设计大全》,厚厚的侧边已经被翻出了毛边。“这本书里很多章节郇校长都能背上来。”副校长袁志刚眼圈红红地说,学校里的主要建筑都凝结着郇校长的心血。特别是学校大门东侧的综合楼建设,关键部位都是郇校长和建设单位一同设计的。

  漫步潼阳中小校园,绿树成荫,景色入画,园林小景,令人赏心悦目。让孩子在优美的环境里学习,这也是郇军的心愿。2016年9月,郇军调到潼阳镇任中心小学校长。潼阳中心小学地处沭阳西北,现在校生4004名,而在编教师只有110人,且教学用房不足。生源多,教师匮乏,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改变目前教育状况,郇军不停地奔走于县主管部门与学校之间,协调师资、配备教育物资等。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争取“改薄”项目,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厕所和教学点教辅用房,改造了校园少年宫,全镇办学水平显著改善。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作为扎根乡村几十年的教育工作者,郇军深刻认识教育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每到一处,不管在哪个岗位,他都发挥自身所长,勤于钻研教学业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郇军爱动脑筋,善于创新,这在沭阳教育系统是出了名的。他的一个个创新举措,也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998年7月,他在全县乡镇小学中率先改革,在陇集镇实行中心小学领导班子和村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带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教育管理队伍。2004年年1月,郇军任北丁集中心小学校长期间,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现状,探索“全封闭寄宿制学校”教育模式,2004年5月,时任副省长王湛、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德藩到校调研,给予高度评价。

  熟悉郇军的同事们都说,在郇军的的身上,有一种“铁人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他像一颗火种,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火红一片。1998年9月,郇军任陇集中心小学校长。当时,陇集中心小学校舍老化,教室缺少,影响教学工作。郇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大胆提出将中心小学异地新建,为此,他拟定方案,设计规划图纸,并为此多方奔走,争取获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在建校初期学校建设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少花钱多办事,他带领中小领导班子成员,放弃暑假休息时间,自制模具,自制水泥板铺设学校楼前广场。1999年底,在郇军的努力下,陇集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开启陇集教育新篇章。

  特色教育铸风骨

  在潼阳中心小学,一座占地2亩的梅园格外引人瞩目。这里栽植七个品种的梅花265株。之所以把这个校内公园命名为“梅园”,也是潼阳中小“红色文化”特色的彰显,也是郇军继承与弘扬革命老区红色精神的诠释。

  潼阳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也是革命老区,一九四零年九月,中共潼阳县委、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成立。刘少奇、陈毅、李一氓、金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工作、战斗过。郇军就任潼阳中心小学校长后,挖掘该镇历史与红色文化,并根据学校实际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打造了具有地域特征和时代精神的“红色文化”校园。

  袁志刚副校长介绍,这里原是一块废弃的荒地,是郇校长精心设计,把这里变废为宝。为了打造梅园,郇军动员每个老师认领一棵梅花,他自己则认领了两棵。除草,浇水,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梅园生机盎然,成为潼阳一个新景观。

  陈以忠副校长感慨地说,梅花代表了老区革命先烈坚贞不屈、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等革命品质,也体现了老区人民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更是郇军校长无私奉献的精神写照。

  “郇校长的去世,让我们心痛不已。”闻知郇军突然去世的噩耗,革命先烈王通吾的女儿及女婿王震方、蔡锡成不顾年迈,前来悼唁。“郇校长打造红色文化,让革命传统和英雄精神在每个孩子的心里扎根。”这是王震方对郇军的高度评价。

  王通吾在抗战时期,曾任沭三区青救大队大队长,沭河大队大队长,潼阳县县长。为了更好的打造校园红色文化,郇军专门拜访了王震方夫妇,并得到他们的支持,收集整理了大量资料,编印成册,供师生阅读学习。为了锤炼师生的意志,郇军还带着师生,步行十余公里,到王通吾故居开展纪念活动。

  “通吾楼”“耀南楼”……在潼阳中小校园内,教学楼都是以革命先烈的名字命名。在校园西南角,一个已规划的“星火广场”即将开工。这个项目是郇军亲自设计,将通过壁画、模拟战斗场景,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苏北农村革命老区小学弘扬红色文化的策略实践研究》项目获得省市教育部门立项。如今,郇军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红色文化理念,正在校园里薪火相传。

右1是郇军

  关爱师生寄深情

  “郇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但不摆架子,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乐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回忆起往事,夏以宝老师热泪盈眶。2016年秋,夏以宝因甲状腺异常在沭阳县人民医院做手术。让夏以宝感动的是,第二天的晚上,郇军就在放学后专程赶到医院病房看望他。

  对教师的工作生活,郇军关怀备至,有的教师生活上遇到难题,他总是不顾自己的身体劳累,放弃休息时间,亲自帮助解决。

  去年,郇军发现四年级数学老师刘之巍心事重重。他主动找刘之巍谈心。原来,刘之巍的孩子幼小,父亲重病,孩子年幼,家又住在城区,加之205国道修路,来回不便。郇军知道,在潼阳中心小学,像刘之巍这样住在城区的老师还有多个。近阶段,因为205国道修建,原公交线路有了调整,给老师们带来诸多不便。为了让老师安心工作,郇军专门与公交公司协商,新设站点,开通专班,消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

  对学生,郇军倾注了无尽的爱,学校寄宿部值班,他每晚都要去巡查几遍,帮学生盖盖被子,看看学生睡没睡好。哪个学生家庭有困难,他总会热心帮助;哪个学生在纪律上有不良表现,他总会耐心教育。学校几位学生家庭十分困难,郇校长了解情况后,给学生们申请了困难补助,帮这些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潼阳中心小学的食堂里,每顿用餐,郇军都要在餐厅不停巡视。学生吃没吃饱,有没有挑食的,都是郇军关心的焦点。有一天中午,郇军发现三年级学生小明没有来吃饭。经过了解,得知小明是留守儿童,平时性格倔强孤傲,不喜欢与同学交往,成绩也不好。这次因为与家人发生矛盾,就直接不来学校了。当天中午,郇军连饭都顾不上吃,和班主任一起到小明家,经过劝说,小明终于重返课堂。

  怎样才能打开小明的心结,让他进步成长起来?郇军想到,学校里正在组建鼓号队,他便鼓励小明参加。意想不到的是,小明毫不费劲的就吹响长号。小明怯生生的问郇军,自己是否可以参加鼓号队。郇军当即表示同意,并鼓励他好好学。在鼓号队,小明学习非常认真,成为队里的骨干成员。看到小明这么勤奋,郇军决定趁热打铁,引导小明在文化功课上多下功夫。在郇军的教导下,小明成绩进步很快,短短半个学期,就从倒数上升到中等。小明的改变,也给郇军很大的启发,他专门叮嘱学校政教处,要多策划形式多样的活动,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特长,以此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多少个日日夜夜,郇军用他的爱心演绎着同志间亲密的友谊,将自己的情谊无私地奉献给了别人,他那乐于奉献,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在曾经受他关怀和帮助的同事和学生们心中成了永恒的风景线。

  郇军常说,大家和小家,两头都连着一颗心,在利弊权衡、个人得失上,作为一名党员,你的天平只有向大家一方顷斜。

  “学校是家,家是旅社。”郇军的老伴时常埋怨他。郇军的孩子在南京工作,老伴也随着孩子一起居住,多年来,郇军只有利用节假日才能和家人团聚,就这样的团聚机会,也时常被工作占用。只到去世,老伴才来到郇军工作的学校,当她看到丈夫居住的只有十几平方的简陋的宿舍,禁不住潸然泪下。

  在郇军的四个兄弟的心中,他却是那么地“不近人情”。郇军的兄弟都是做装潢的,村邻开玩笑说,郇家木工、电工、水电工一个不缺,凑到一起,就是一个像样的建筑公司。有时,兄弟们也会试探着问郇军,学校里有没有合适的工程,留点给他们做做,可以按照社会招投标,也不沾他一点便宜。就这样,也被郇军断言拒绝,他说,不管在哪学校,自家人都决不允许沾建设项目的边。慢慢的,兄弟们也就理解他的性格,再也不提做项目的事了。

  郇军是个出名的孝子,他母亲早逝,父亲随兄弟居住乡下,只要有时间,他就赶回去看望老人。5月13日下午,郇军在放学后,专门赶回耿圩的老家,替82岁的老父亲洗澡。当晚,他陪老人吃过饭后,又赶回学校工作。谁也没有想到,这是郇军留给这个家的最后一个背影。

  郇军匆匆地走了,但他却用一个个真实而又感人的事迹,树起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光辉而又纯朴的形象。古老的阴平河缓缓流淌,滋润着这一片古老的土地。郇军的名字,也像这生生不息的河水一样,在广袤的大地上流传,铭记在大家的心中。(吕述谡 于守庄 杨岳)

标签:
责编:戚阜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