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老曲“新”生如何“新”?
2019-04-01 09:43: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宿迁网讯(记者 徐其崇)全国两会期间,122位文艺界全国政协委员结合自身文艺创作,畅谈学习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界发表的重要讲话。冯远征委员坦言,文艺界还是“缺人才”。他说:“真到四五年以后,我们这一批演员‘垮塌式’退休之后,再看北京人艺,50岁左右的演员基本没有了,‘传承’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

  宿迁曲艺界人士在学习中认识到,宿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优秀的民间传统曲艺文化。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同样也存在“缺人才”问题。

  据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勇介绍,宿迁民间传统曲艺演绎形式分别是苏北大鼓、苏北琴书和工鼓锣这3种。当前,正常能够上台演出的演员年龄都在60岁以上,有几名曲艺爱好者年龄也在40岁以上,年轻演员真是踪影难觅。“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市级以上苏北大鼓传承人只有6人,苏北琴书传承人只有12人,工鼓锣传承人只有5人。”刘勇说,宿迁民间传统曲艺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目前从业者年龄普遍较大,后继无人的状况早已显现。

  胡博是苏北大鼓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1982年进入当时的宿迁县曲艺队。“那时候艺人随处可见,鼓声随处可闻,不少青年学子纷纷拜师学艺,我还带了两个徒弟。”胡博说,后来,不光是他的徒弟不干了,他的师兄弟也早都改行了。“如果能多一些苏北大鼓演员该多好啊,我现在愁的是后继无人,真担心苏北大鼓这种民间传统曲艺无人传承了。”胡博说,民间传统曲艺发出“新”的呼唤,是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

  作为一名民间艺人,胡博虽然对本土曲艺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忧心忡忡,但是,他也有自己的思考。“传统曲艺完全可以唱出新的内容。”胡博说,2018年春节过后,城乡不少基层党组织正在开展党员冬训活动,他应邀参加很多场演出。他用苏北大鼓的演绎形式,表演《爸爸的生日》曲目。故事讲述一位老党员对党忠诚,宣传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优美的唱腔,生动的肢体语言,曲折的故事,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其实,民间传统曲艺一直有生存的土壤,只要在表演形式上创新、演绎的内容上求新,本土民间传统曲艺就会有生命力。”胡博说,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下,从2018年4月开始,每到逢集日,宿城区埠子镇集市书场就会聚集很多人来听他“唱大鼓”。他在集市书场演出百余场,每场都有很多群众前来赶书场。由此可见,民间传统曲艺这个“老产品”只要创作出“新内容”,就能够“拴心留人”,得到很好地传承。

  宿城区龙河镇有一个“双百老年艺术团”,今年68岁的沈庆伟是这个民间艺术团的团长。“我之前在外地创业,现在年龄大了,忘不了年轻时喜欢曲艺‘这一口’。2016年回到老家,自筹资金创办了这个艺术团。演出足迹遍及江苏、安徽等多个县市。”沈庆伟说,牵头组建的“双百老年艺术团”,凭的就是对民间曲艺文化的热爱。为了留住演员,他本人不惜自掏腰包。通过市场化运作,让民间艺人坚持上台表演。“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关键,去年我们排练柳琴戏《血奶》,区、镇两级政府拨发补助资金40万元,才使这部戏成功上演。还在市、区组织的相关赛事中获奖。”沈庆伟说,要想将民间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教育、财政、文旅等部门的通力合作。除此,还可以举办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开设特色课堂等活动,这才有利于推新人,出新作。

  针对戏曲演员出现“断层”问题,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苏北大鼓代表性传承人牛崇光却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享受文化艺术的方式。“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主动融入,积极与时代接轨,民间传统曲艺才会永葆青春。”2016年底,牛崇光在“快手直播”上注册账号,开始了“快手直播”苏北大鼓。最初有40人在线观看他的表演,一个多月后,在线观看的人数就涨到300多人,最多时达500人。“2018年春节以来,有2万多粉丝上线听我直播说书,粉丝量还在不断上升。”牛崇光说,他发现很多年轻人在他的直播间里留言点赞。这群年轻人大多是90后,甚至还有00后,这不禁让他信心倍增。

  “为什么年轻人热衷在手机上听我说唱?是因为长篇历史书籍故事性强,环环相扣,就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引人入胜。”牛崇光说,手机上直播苏北大鼓,弘扬了民间艺术,让更多的年轻人在了解苏北大鼓的同时,也喜爱上了这门曲艺表演形式。这对传承和发扬苏北大鼓,有着积极的意义。

  值得欣慰的是,去年底,经中国曲艺家协会研究,报中国文联批准,宿城区被授予“中国曲艺之乡”称号,成为宿迁市首家、苏北第二家获此殊荣的的县区。宿城区相关领导在致辞时表示,要把党和政府的工作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曲艺工作者的艺术追求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整合曲艺文化资源,弘扬曲艺文化,培养曲艺人才,鼓励创作更多优秀的曲艺作品。以新思想、新题材、新语言唱响主旋律、讴歌新时代、汇聚正能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本土民间传统曲艺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让宿迁的“老曲”获“新生”,就应当顺应新形势,搭建新的平台,引入好的市场运营机制。在运营手段新、演绎形式新、组织再创新等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接轨新时代,才能开创新局面。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