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推进“六增六强”开创发展新局面
2019-01-03 10:46: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宿迁网讯(记者 汪正文 程大伟)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这是宿迁2018年交出的发展“成绩单”。

  过去一年,宿迁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以新要求定位树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

  新的一年,宿迁将锻造时代精神,加快推进“六增六强”落地见效,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精准脱贫冲刺年、基层党建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大力实施产业转型、改革创新、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五大行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增速强发展 创新增效强改革 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效

  去年12月31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宿迁发电有限公司2×660MW二次再热机组扩建工程3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新机组将极大地满足企业用电、用热需求,对于改善全市电网结构、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个个优质项目的建成运行,正是宿迁推动项目增速强发展的生动缩影。

  去年,宿迁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列出了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八大问题”,其中,“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不大,在全省13个设区市中排名末位,是全省唯一没有千亿级产业的设区市”位列首位。对此,宿迁响亮提出了项目增速强发展、创新增效强改革的硬招,锻造宿迁发展硬实力。

  市委常委会单双月分别听取县(区)和部门重大项目推进情况汇报,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重点企业解难帮扶工作调度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现场观摩推进会,构建了“168”招商体系,大力实施千亿级产业培育计划,深入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521”工程……得益于这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扎实举措,去年宿迁新引进亿元以上符合开工条件项目210个、增长61.5%,其中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

  今年,宿迁将扎实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全年新引进符合开工条件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力争在百亿级重特大项目引进上取得历史性突破;确保机电装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三大产业产值分别突破700亿元、660亿元和630亿元。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基于这一认识,宿迁深入推进创新增效强改革,持续深化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全面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打开江苏宿迁技术交易服务中心网站,近2万条科技成果等待买家,线上平台已汇集500余家高校院所、57017位专家。

  一项项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激发出澎湃活力。去年,工业经济呈现“三升一降”态势,即重点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分别提高5个、2.3个、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今年,宿迁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加强创新、扩大开放,进一步破解瓶颈制约,确保全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1.7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净增40家;各县(区)探索建设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创新创造于一体的科技综合体。

  收入增长强民生 城市增能强内涵 千方百计为民增福祉

  “每年有七八万元打工收入,年底还有扶贫分红,我们夫妻俩过上了既拿薪资又拿分红的好日子!”宿城区中扬镇付庙村低收入农户陈传之一脸幸福地说。

  和陈传之一样,越来越多的宿迁低收入农户分享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红利。

  人民生活高质量既是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基于这一考量,宿迁在推进“六增六强”进程中,将“收入增长强民生”摆上重要位置,统筹做好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推动人民生活转向高质量。

  严守底线民生,紧盯低收入群体,聚焦脱贫攻坚战役。去年,宿迁深入实施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振兴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以四级组织体系、三项联动督查、双线目标考核、一套阳光监管平台为核心的"4321"新型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机制,实现12.8万贫困人口脱贫。

  去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农民住房条件4.2万户、危房改造2276户。宿迁还将城市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改善城市群众生活条件的有效抓手,累计完成改造面积341.9万平方米、惠及市民6.8万人。

  保障基本民生,实施普惠性工程,倾力破解难点堵点。去年,宿迁认真落实省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求,新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1944人;启动公办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规划建设,219家村居卫生机构完成提档升级。

  提升质量民生,围绕多层次需求,不断满足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新期待。去年,宿迁以“医养结合”为突破口,发展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相融合的康养产业;发展时尚体育,加快旅游业发展,为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推动收入增长强民生、城市增能强内涵,坚定不移地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设与民生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悄然形成。

  今年是精准脱贫冲刺年,宿迁将全面落实省推进乡村振兴“十项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文明、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同时,围绕建设“生态优美的湖滨城市、充满活力的创业城市、人民满意的宜居城市”定位,打破区划界限,加强片区联动,构建五位一体组团发展新格局。

  绿色增值强生态 文化增色强底蕴 厚植城市发展软实力

  宿迁为马陵河、古黄河、西民便河“量身定制”的首部水环境保护条例《古黄河马陵河西民便河水环境保护条例》,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自今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正是宿迁深入推进绿色增值强生态的生动注脚。

  启动“一线一岸”(京杭运河宿迁城区段沿线及骆马湖东岸)环境综合整治,以“河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在重点企业推行电力化预警防范,将“环保条款”纳入工程合同,提升环境违法成本倒逼企业自觉守法……过去一年,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力举折射出宿迁推动生态环境转向高质量的坚定决心。

  与此同时,各地紧盯环境保护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将“263”专项行动推向纵深,稳妥处置洪泽湖生态环境污染事件,抓环保的举措一严再严。数据显示,去年宿迁PM2.5浓度改善幅度全省排名第五,省考以上断面达标率92.3%。

  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目标,推动“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今年,宿迁将深入实施“2330”工程,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市区及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现全市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1%、单位GDP用水量下降6.3%。

  如果说生态是一座城市的亮丽底色,那么文化则是一座城市的厚重底蕴。

  宿迁不仅是京杭运河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全国唯一拥有运河三个历史阶段不同主航道的城市。保护修缮运河相关遗产点、加大运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编写宿迁运河文化书籍……去年,宿迁不断深化沿线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努力将宿迁运河文化带建设成为重要文化标识。

  去年,宿迁还深入实施文明城市长效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宿迁文明20条”2.0版,城市文明再上新台阶;建好用好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群众性文化活动,群众尽享文化硕果。

  围绕文化增色强底蕴,今年,宿迁将全力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实施运河水利科技体验园、新盛街历史街区改造等,打造皂河古镇和洋河酒文化名镇,厚植运河文化底蕴;大力实施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文化四季”惠民活动,全年新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不少于20%,建成城市书房4个。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新的一年,宿迁将与时俱进锻造时代精神,强化担当作为的意识,激发克难争先的锐气,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树立创新争优的追求,不拖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腿,跟上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奋力谱写宿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