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城——以创新引领脱贫攻坚“高质量”
2018-11-22 10:34: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扶贫资产管理、长效救助机制等领域创新,宿城———以创新引领脱贫攻坚“高质量”

  宿迁网讯(记者 吴中卫 高凯 程大伟)“十三五”期间共有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2.48万户、8.1万人,48个省定、区定经济薄弱村。这是宿城区光荣而艰巨的脱贫任务。宿城人深知,全面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倒计时,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一天都不能耽误,一刻都不能懈怠。

  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为核、精准施策、制度保障,利用系统化思维,以改革创新护航,一张脱贫攻坚的宿城答卷正在加快写就,伟大的小康梦想逐渐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

  分类施策推行产业扶贫 强村富民精准拔穷根

  “在这里和老姊妹聊聊天,侍弄侍弄多肉苗,一天就能赚六七十块,何乐不为呢?”在宿城区耿车镇生态农业示范园里,红卫村低收入户王英秀高兴地说,年轻人搞电商,老年人忙栽植,老少都有钱赚。

  据悉,耿车镇生态农业示范园作为产业扶贫项目,立足“奇趣多肉、缤纷园艺”的发展定位,采取“支书+大户+农户”的建设机制,推广“特色农业+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培育多肉植物500余种,日均网络销售6万余单。

  “脱贫攻坚最关键的是‘补短板’,首先要补齐产业扶贫短板。”市政协副主席、宿城区委书记裴承前说,宿城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行产业扶贫。

  据介绍,宿城区开全省先河,邀请扬州大学专家根据经济薄弱村实际“量体裁衣”,编制《经济薄弱村发展总规与近期建设详规》,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的原则,制定村级脱贫计划。此外,创新实施“志智双扶”工程,从2018年到2020年,每年将完成贫困群众技能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以此提升低收入户自主脱贫的志气和信心。

  围绕经济薄弱村发展规划,宿城区统筹安排扶贫资金,采取资金集中投入,放大扶贫资金带动作用。在农业上,重点支持各乡镇有基础、有规模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促进做大做强,加强品牌建设;在工业上,重点支持部分乡镇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工程,带动低收入户就业增收。数据显示,近年来,宿城区共承接省、市各类专项扶贫资金1.57亿元,实施产业类扶贫项目69个。

  陈集镇建设葡萄种植园,带动120余名低收入人口增收;王官集镇建设酥梨产业园,村集体经济增收突破26万元;中扬镇扶贫产业园建设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吸纳1300多名工人就业,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随着星罗棋布的产业扶贫项目落地落实,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安全高效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宿城茁壮成长,成为提升低收入群众增收致富能力的活力引擎。

  创新扶贫资金资产管理 扶贫“蓄水池”引来“活水”

  “我和老婆分别在村里、乡里的工业园打工,年底还有扶贫资金分红,过上了既有薪资又有分红的好生活!”宿城区罗圩乡平楼村低收入户武延胜亮出存折,“我们家去年底拿到扶贫资金分红427.95元。”

  武延胜所说的分红,得益于宿城区创新推行的扶贫资金资产管理模式。

  “以往扶贫资金分散使用,要么解决了‘个别人’,要么解决了‘一阵子’,扶贫资金没有充分发挥效益。现在注重形成‘资产’,不但承接产业发展、拓宽多元增收渠道,还保值增值,形成‘滚雪球’效应。”宿城区扶贫办主任张允达说。

  据介绍,为了加强扶贫资金及项目管理,宿城区出台全区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办法、扶贫资产分红规定,规范了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资产收益分红等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宿城区已对“十二五”期间的近9800万元扶贫资产进行确权,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确权到相关乡镇和村居,发放所有权证和收益权证。

  “区里依托2013-2015年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3540.993万元,购买了14套门面房,所有权按出资比例固化给包括罗圩在内的9个乡镇(街道)。资产管理收益实行专款专用,由乡镇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村到户。”罗圩乡扶贫专干陆韬拿着一份《省脱贫奔小康财政奖补资金资产所有权和收益权确权书》介绍道。

  原来,自2015年8月起,宿城区对各类扶贫资金形成的经营性资产进行确权量化,通过实施“三权分置”,即以放活资产经营权、明确村居所有权、保障农户收益权的方式开展资产收益扶贫,逐步建立了扶贫对象与产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扶贫资产收益分配上,宿城区按照“先归集、后分配”方式,各乡镇将收益统一归集到区财政,再下拨至各乡镇分配到村到户,通过“一折通”直接打卡到户。截至2017年底,借助资产收益扶贫,3年间宿城区扶贫资产收益分红超过3000万元,并呈逐年增长态势,累计分红收益占确权资产的30.2%,直接受益群众1.82万户,仅2017年归集扶贫资产收益分红1191万元,其中经济薄弱村收益分红497万元,低收入农户收益分红694万元。

  长效救助机制渐次发力 织密群众健康安全网

  “幸亏有‘惠民卡’,不仅治疗及时,自己还不用掏钱,真正实现‘0付费’。”说起前几天住院的经历,蔡集镇脑梗塞患者、低收入农民凌玉柱直夸:“党的政策好!”

  凌玉柱手里的“惠民卡”由蔡集镇政府发放,该镇1910户建档立卡户和940名残疾人在蔡集镇医院住院治疗时,除居民医保报销外,剩余部分由镇财政和镇医院兜底,解决贫困户就医难题。此外,持卡在门诊治疗可享受检查费减免30%优惠。目前,医疗“0付费”机制已在宿城区全面推广,累计发放“惠民卡”14531张,受益人口19509人,累计住院减免2271人次,减免99.69万元。

  宿城区在调研中获悉,因病、因灾致贫人口占低收入人口比例近六成。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该区完善救助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救助与精准扶贫的有效衔接,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因病致贫长效救助机制的实施方案》,构建“六项机制”,即实施扶贫保险“1+2”工程,建立建档立卡特困户住院“0付费”机制,设立预救助专项基金,成立大病医疗特别救助基金,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机制,打造“大爱宿城”社会救助平台。

  2016年下半年,宿城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保险扶贫”。2017年下半年,制定出台扶贫保险“1+2”工程方案,进一步提高理赔金额。对新发生的40种大病每户给予3万元救助;意外致死的给予5万元救助;因水灾、火灾等灾害发生房屋财产损害的,每户救助标准不超过2万元。

  截至目前,全区小额人身及财产保险共理赔199例,赔付补偿金221万元;重大疾病特别救助、临时救助、重大病残事故预救助三项机制已为616户困难家庭发放特别救助金162.31万元;“先诊疗、后付费”工作共接诊患者4278人,98.9%的患者均能按时结算费用。

  如今,随着产业扶贫项目的生根结果、扶贫资金资产管理的探索创新、长效救助机制的健全完善,各方社会资源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得以充分激活,越来越多的宿城区低收入农户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红利和实惠。

标签:蓄水池;活水;扶贫资金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