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日宿迁讯(通讯员 陈文)泗洪王国盈不觉已到了退休年龄。从毛头小伙子到泗洪县农业局做油菜技术员至今,扎根基层农业,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泗洪大米”品牌有他们这辈人的坚守和付出。
从履历来看,王国盈先后在石集乡农技站做副站长兼任柳山村支部书记、泗洪县农科所所长、魏营镇农技站站长,2000年调任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管委会任主任、农业局党组副书记、青阳镇副镇长,10年后转任省级泗洪现代农业产业园常务副主任。他还有一个很有情怀的网名“田园名农”,参与并见证了40年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点点滴滴。
现在的他,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班,处理安排日常工作,整理文件材料,八点半拿上包到工地查看工程进度,转身再到园区生产区做工作安排、技术指导。他忙个不停歇,接待园区来人、接待农民种植户技术解答,技术授课、种植策划、作物品种布局安排等。
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年,他一直坚持做研发课题。他所在的泗洪农业园区管委会有一块500亩实验田,田地被切割成若干等长等宽的长方形,每一块种一个品种的水稻,秧田里插个牌,水稻之间的比赛就算开始了。喝一样的水、施一样的肥、晒一样的日照,享受一样的田间管理,谷子熟了,同一天收割,然后进入“斗米”阶段,称产量、比口感、分析营养比例。
品种好不好,适不适合泗洪一带种植,王国盈心里亮堂堂的。农科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是他的老师,也是他的课题伙伴。他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他们的引领下,科学业种田蔚然成风,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泗洪大地。
这些年来,他先后繁育的巴西旱稻种子,推广到江苏、山东、河南、湖北、黑龙江等省份,种植加工鲜食甜糯玉米,带动上千贫困户脱贫致富,研发轻基质穴盘换根嫁接育苗抗重茬栽培技术,实现工厂化生产,产业因此得以可持续发展,技术全省领先,全国先进,获得2017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时下的泗洪进入了收割季节,金黄色的麦浪迎风点头,今年新产的“泗洪大米”将陆续进入商超、食堂,从田头到了餐桌,一粒大米将实现它的愿望和价值。
在泗洪,像王国盈这样的农业工作者有很多,他们像一棵棵熟透的稻穗,沉默并快乐着。这些耕耘者,双脚扎根农村,像支柱一样立于田野,用一生的时光去琢磨农业,和土地谈一世的恋爱。他们不是农民,却是农民最熟悉的朋友,他们领着乡亲们,在科学种田、求量求质的路上一路同行。
他们有最朴素的认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吃得香、睡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