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80后总裁”赵冬冬,接过父亲接力棒一路向前冲
2018-10-24 21:1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24日宿迁讯 (记者华诚) 他是一名80后的大学生,接过父亲递来的接力棒,八年时间把一个储粮小企业,通过金融杠杆和互联网思维,壮大成一个准上市公司。他叫赵冬冬,土生土长的泗洪人,在土地上挥洒汗水,书写飞扬的青春,铸造金色的梦想。

  子承父业,80后小伙回乡接棒

  1985年出生的赵冬冬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回到家乡泗洪,和父亲一起上阵,做起粮油生意。

  父亲当年送他去西安读大学,就希望他跳出“农”门 。他学的是汉语言文学,这是个“万金油”专业,哪里都用得上,再不济,毕业后做个文员或者跟班秘书,父亲在乡下与“泥腿子”打了一辈子交道,在他眼里,靠笔杆子吃饭才算正经八百的文化人。

  事实上,大学里的赵冬冬并不安分。他个大腰圆,是体育场上最受女同学欢迎的健将;他喜欢阅读,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开阔着自己的眼界;他钻研营销学,试图把准市场的任督二脉;他迷恋黑科技,相信科技引领未来。夜深人静时,他思绪万千,浮想联翩,想起家乡一望无垠的稻田,秋天满眼的金黄色,舔舔舌头似乎都能回味到收获的滋味。他会想到父亲和父亲用来储粮的粮仓,父亲是能人,创立了粮油公司,夏季收粮做仓储,次年开春青黄不接时,再开仓向小型稻米加工厂出售存粮,赚个保管费和粮价差。企业规模不大,但生意稳健,在当地少有企业撼动他的市场地位。

  2007年大学毕业后,赵冬冬到了苏州,在一家电脑技术开发公司做销售工作。他目睹并真切感受到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带给百姓富足的生活,特别是活跃的民营经济带给市场持久的冲击波,让他震撼。

  家乡泗洪是最早种植也适宜长水稻的地方,但供给市场的永远是稻谷或大米,留给农民的利润十分有限。在苏州,他常见公司楼下一家小门店前,排着长队等着购买一款高价米糕的场景,他在超市看到挂牌销售的东北大米和天价日本大米。泗洪和苏州都称“鱼米之乡”,一个号称天堂,一个还在原生态。

  他夜不能寐。该回去了,回到家乡,把自己所学所见所思,和一颗赤子之心扑到那方热土之上。

  品牌觉醒,老商标绝处“重生”

  大学毕业后的第三个年头,赵冬冬踌躇满志地返乡创业。他在详尽的市场调研后发现,泗洪的水好生态好,稻米的品质也高,80万亩无公害水稻,全部用国家二级水质的洪泽湖水灌溉,但缺少包装和品牌推广,处在产业链的底端,身价偏低,多数时候在为其它品牌做嫁衣,当地也曾打造过“蟹园”品牌,因经营不善而束之高阁,被政府收购,希望有一天能够复出。赵冬冬的创业就从品牌入手。

  此时,泗洪县商务局受县政府委托正在为“蟹园”商标物色新东家,几经考察认为“苏北粮油”最有实力最合适。2012年,赵冬冬的公司取得了“蟹园”商标合法使用权。赵冬冬也深感责任重大,引领泗洪大米在全国市场占据一席之位,绝不可辜负地方父老的殷殷期待,他本人也十分喜欢这个商标,泗洪本就是“螃蟹之乡”,稻田养蟹是亮点,“蟹园”营造了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意境,沿着这个思路,他之后又注册了“家缘”大米的商标。

  好品牌是吃出来的。他决定把“蟹园”商标用在口感好,市场认可度高的“江苏最好吃大米”之称的“南粳9108”。新“蟹园”包装上市,果然一炮而红,快速提升了泗洪大米的颜值与口碑。

  在父辈期许的目光里,赵冬冬在市场上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但现实有一个棘手问题摆在眼前。要保证“蟹园”货源,就需要订单种植。但即使粮企付了订金,稻子成熟时如果市场行情好,农户违约也会把稻谷卖给粮贩子,粮企到头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如果不给农民付订金,他们又无农本开展耕种。

  2014年,赵冬冬终于找到了破局之策。他与银行签订了协议,愿意为农户提供2000万借贷担保,前提是借贷农户要与他先签订一份订单式种植合同,保质保量把粮食卖给他,农户因为害怕失信于银行,影响日后借贷,就会认真履行与粮企的订单种植合约。

  尽管那一年,天遂人愿,一切风平浪静,但这种引进金融机构的“漏洞”显而易见。如果农户借贷不还,又不履约,担保人要负连带还贷责任,只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次年,赵冬冬及时打了“补丁”。这一次,他选“京东金融”取代银行,与京东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打出“农民种地不花钱”的大旗。农户先与赵冬冬签订种植合作,之后就可以从京东借到“虚拟资金”,农户凭“虚拟资金”在京东购买种子和农资,秋后卖粮给京东还钱。赵冬冬化解了担保风险,同时获得了进入京东商城自营体系的资格,享用京东商城的巨大流量。这一次,他与农户的合约条款更加缜密,种植的必须是提纯复壮的种子,确保品质不退质,同时明确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1至0.2元\斤,给农户吃颗“定心丸”。此项创新在打造一条“公司+种植基地+订单农户”的生态经济产业链,从源头保证了水稻的品质。

  汉语言文学专业果然是个“万金油”。赵冬冬创业后不久拜访了“江苏袁隆平”之称的江祺祥和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才林,请他们指点迷津,传经送宝,指导农户科学种田。他穿梭于专家、科研院所、高校、政府职能部门间,为农户争取扶农资金,推行稻田养蟹,休耕轮作,立体种养。农户因此增加了收入,更信任这个小伙子了。

  特别是他建立了泗洪大米质量溯源中心,从播种到施肥、收割、入库、加工、销售,全程质量监控、全程溯源。耕耘总有收获,2017年,“蟹园”大米通过“中国好粮油”计划江苏省评选,2018年“蟹园”大米再次荣获江苏好大米十大品牌第一名。

  在今年的泗洪稻米文化节上,“苏北粮油”与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泗洪县人民政府、南京财经大学、武汉粮科院,五方共同签约,共建中国(泗洪)稻米研究院,这将进一步增强稻米研发实力,用科技手段为下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布局电商,“苏北粮油”扩容扬帆

  赵冬冬马不停蹄,着手拓宽粮油的销售渠道。他把销售旗舰店开到京东电商平台上,站到互联网巨人的肩膀之上,视野和视维更加开阔。他积极响应国家粮食系统发起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用好扶持政策,把直营店开到上海、南京等大中型城市。

  几年的折腾,曾经的文科男已从门外汉成了营销和管理的行家里手,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两年前他开始运用金融杠杆,启动了股改,让企业快速增容,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之前的“宿迁苏北粮油公司”升级为“江苏苏北粮油股份有限公司”,大家相信他,也看好他,公司股东一下子增加至60名,包括国资委下属的宏源公司和城投公司各占“苏北粮油”10%的股份。

  从过去的民营小舢板升级成合伙制,再升格为现代股份制。赵冬冬向他合伙人这样描述“苏北粮油”的小目标,明年年底争取新三版挂牌,再通过几年的努力冲刺主板。他有他的依据,现在粮油市场格局呈“哑铃”状,传统粮油国企不缺资本,但机制不活,小的粮油公司灵活又没有资金实力,对他而言,这是“风口”,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一个村,产生一款“爆品”都可能撬动华东甚至全国的大米市场。与稻米相比,油的前景更加美好,延长稻米产业链,把副产品米糠变废为宝,上马稻米油生产线,提升企业效益。他的“贤太太”已成功注册了商标,假以时日,大家拭目以待。

  脚下祖先耕种几千年的这方土地,正是赵冬冬的立足之本,父老乡亲是他最坚实的依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现代混合股份制粮油公司正在苏北大地上迅速崛起,一颗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创业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标签:
责编:华诚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