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泗阳“十个必接”工程让“治河先治岸、治水先治岸”变成现实
2018-09-17 15:58:00  来源:宿迁网  作者:张耀西 郭宏高  
1
听新闻

  “河水清了、环境好了,客人也随之多了起来,这件好事真是做到了实处。”9月12日,泗阳县新袁大酒店的负责人刘军说起“十个必接”一脸兴奋。

  原来,刘军的大酒店门前,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弯腰河。由于附近酒店、学校、医院和居民都把生活污水排进河里,致使河水发黑变臭。酒店虽然有不少招牌菜,客人却越来越少。去年春,新袁镇启动“十个必接”工程建设,将沿线酒店、学校、医院和居民的生活污水接入了排污管道。从此,弯腰河水逐渐清澈起来,新袁大酒店的客人又回来了。

  在泗阳,“十个必接”工程惠及的远不止新袁镇一地。泗阳县委书记徐勤忠说,该县在推行河长制工作中,发现“污染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要保持河湖长久清澈,控源截污很重要,只有把污水来源控制住,把生活污水处理好,河水才会清澈,这也是泗阳推行“十个必接”工程的初衷。

  “十个必接”就是指将乡镇镇区机关、学校、医院、浴室、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居住区和工业区10类场所排放的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进入乡镇污水处理厂。“十个必接”工程实施以来,该县投资4.22亿元,铺建污水管网69公里,兴建农村社区小型污水收集处理站113个,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全覆盖。

  “之前,虽然企业排放得到了控制,医院、饭店和居民的生活污水却没办法管控。推行‘十个必接’之后,公众生活污水排放处理的难题迎刃而解。”王集镇副镇长葛春阳介绍,全镇共铺设“十个必接”污水管网约25公里,镇区151家机关、学校、医院、浴室、宾馆、饭店、农贸市场、垃圾中转站、集中居住区、集中工业区企业均已接通污水管网,工业和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

  “十个必接”四通八达的排污管网,不仅扩大了污水收集范围,把岸上的排污点“一网打尽”,还改变了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难以“吃饱喝足”的状况。以王集镇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3000吨,以前日处理污水只有五六百吨,如今平均日处理污水达1400吨以上,最多达到2000吨。

  “污水处理量大了,监测不敢放松,我们都是24小时在线检测,主要指标超标了系统会自动报警。”王集镇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刘畅说,该厂有4台在线监测采集仪,污水处理的数据实时传到平台上。此外,泗阳县环保局还采取突击检查等方式,对排放的水质进行抽检。

  对于处理后的尾水,泗阳不是将其直接排入河道,而是在污水处理厂一侧建设一处占地50亩以上的生态净化湿地,在生态净化湿地栽植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让尾水进入生态湿地自行净化,然后排放到河湖中,或者直接用来灌溉。

  该县李口镇污水处理厂北侧,有块50亩大小的生态湿地。笔者发现,湿地的水塘里,一群白鹭正在湿地里行走觅食,嫩绿的菖蒲随风摇曳,成群的小鱼小虾在清澈的水中欢快畅游。如果不是事先了解了相关情况,谁也不会想到这是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净化水。

  “十个必接”工程的实施,有效破解了泗阳县生活污水排放难以管控的难题,极大地提升了1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该县河长办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县乡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八九千吨,如今日处理污水提高到1.5万吨,排放的水质全部达到国家1级A类排放标准。

  “水体清了,空气好了,鱼虾多了。”老百姓对“十个必接”工程赞不绝口。从这些朴实的话语中,笔者感受到泗阳县污染治理工作给群众生活带来的改变。不是简单地封堵,而是转变思维,该县通过推进“十个必接”工程,让“治河先治岸、治水先治岸”变成了现实。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