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朱海村,皇帝谕旨赞美过的地方
2018-07-23 15:04:00  来源:宿迁网  作者:徐其崇 蔡小雪  
1
听新闻

  记者不久前来到宿城区王官集镇采访,看到一个地名好生纳闷。“这里明明没有海,能见到水的地方只是一些鱼塘,为什么这个村名叫朱海呢?”当地不少村民也说不出这里为什么会叫“海”,即便是上了年纪的村民,也都会说这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究竟为什么会叫这个地名,村里人真是说不清楚。记者随后走访了我市民间历史文化研究者王晓风,他通过查询很多历史资料,得出的结论是:朱海这个地名原来与河防历史有关。

  朱海村曾有河防机构

  王晓风告诉记者,王官集镇位于黄河故道南岸,明清时期,隶属于睢宁县,1950年才从睢宁县划归宿迁。因此,本市的文史研究界限于资料的匮乏,对于王官集一带诸多文化历史的研究都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缺失的。

  根据《睢宁县志》记载,王官集在清代以前称为王官房,当地传说此地兴集,是因为清代乾隆年间京官王承遒告老还乡后,倡兴集市,才得名王官集。但从历史资料上来看,这个说法并不确切。早在清代以前,此地便被称为王官房,从这个地名可以看出,此地原有官方设立的重要机构,所以被称为官房。因此地紧靠黄河重地,官方在此地曾经多次设置河防机构。以朱海村来说,从明代官方舆图上来看,邳州卫直河巡检司便驻扎于此。

  同治年《宿迁县志河防志》记载:“兵六堡到兵七堡,外越堤长二百三十二丈,接前越堤长三百十二丈,堤前有张家窑埽工,接前以越为缕堤起至夏家马路工头止,外越堤长百五十八丈,该处南黄北运,相距仅数十丈,乾隆二十七年,高宗纯皇帝南巡亲临阅视,指示放淤,化险为夷”。文中所谓“兵六堡和兵七堡”位于皂河镇七堡村一带,其地形如文中所说“南黄(黄河)北运(运河)”,相距仅数十丈。

  乾隆御诗中有所记载

  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的时候,曾经乘船在黄河里巡视河工,从夏家马路(王官集镇万林村,与朱海村接壤)到七堡一带,河水暴涨,几乎与黄河大堤持平,岌岌可危。乾隆皇帝当场指示放淤,从河口处开闸放水,冲刷河道淤沙。这件事,乾隆在皂河龙王庙御碑上的御诗中有所记载。

  “德水方遵陆,图因阅运河,兰舟溯洄溜,桂棹艤清涡。放淤兼观绩,升香谢荐歌。千秋垂圣额,三度此钦过,予意望非别,神庥冀若何?安澜佑黎庶,洪渎永宁波。”乾隆皇帝在此诗中,多处都加了附注文字,比如,在“放淤兼观绩”句后,他自注道:“是日小驻御舟,登岸诣庙瞻礼,兼阅夏家马路放淤工程。”可见,这次南巡,他不仅在皂河驻跸宿顿,还御驾亲临,来到黄河南岸的王官集镇一带视察。

  王晓风说,古代的黄河河工为南北岸分防,明清两代的河道总督以下分设道、厅、汛、堡四级管理。据县志记载,康熙四十八年设立宿虹河务同知,管理宿迁境内黄河南北两岸和归仁等堤防工程。宿迁境内设有宿北厅,管理黄河北岸堤防,上自邳北厅的五工头汛,下至桃北厅的崔镇汛。管理黄河南岸为宿南厅,上自睢南厅的戴汛兵十堡,下至桃南厅的烟墩汛。而王官集一带的河防工程就属于睢南厅管辖。在这一带的河防工程中,最为险要的堤防当属朱家海附近。

  朱海曾用名为朱家海

  据王晓风介绍,朱海村的曾用名为朱家海,原始名称为朱家口,为黄河南岸的一处支流的河口。雍正三年六月十二日,黄河从此处决堤,洪水滔滔,水势震天,瞬间冲垮了朱家口以南的村庄。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宿迁著名的女诗人倪瑞璇正好住在睢宁的舅舅家,她亲身经历了这一次洪灾,并以多首诗歌的形式如实地记载下了她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

  《六月十二日朱家口决闻水到声》:“乱蛙遮不住,一片响滔滔,夜静风初息,天晴月正高。幽疑匡阜瀑,壮讶广陵涛。急欲登堤避,谁家借小舠?”《大水行》:“黄河势盛临清淮,八月大水滔滔来,筑石作堤阻不得,商羊跳舞波涛开。卷天白浪吞平陆,万叠苍茫齐入屋,甍社湖田变渤溟,牛羊宿处飞凫鹜。我闻昔时太公令灌坛,河伯娶妇不敢干……”

  王晓风说,朱家口决堤事件地点是在当时的睢宁境内,所以宿迁地方志上记载并不详细。但《宿迁县志大事记》中有“雍正三年,六月河决,宿迁被水,赈济饥民”的记载,这个时间段的记载和女诗人倪瑞璇的诗歌作品完全呼应。那次河道决口事件的破坏力是惊人的,其事件影响之大惊动了朝廷,雍正皇帝亲自下令河道总督齐苏勒到朱家口督修决堤。

  黄河决堤曾震惊朝野

  从县志和其他历史资料上来看,朱家口决堤的洪水,将白鹿湖、埠子湖和仓基湖等宿迁境内的大型湖泊全部冲淤为平田。《清实录》以及《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记载:雍正五年十月甲午,户部议复:“河道总督齐苏勒等疏报,朱家口堵塞之后,安河等淀以至木家墩一带地方,尽皆淤成膏腴美地。分析丈勘新淤地亩,泗州、虹县、桃源、睢宁、宿迁五州县共丈出二万二千六百二十二顷六十三亩零,共应升科银四万八千四百五十两零。此新淤之地,俱系平衍沃土。”一次洪灾,冲出了两万多顷粮田,折合成亩数,是226万亩耕地。

  我们常说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究其实际,不仅是说黄河带来的文化因素,还包含着这条河流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的水利、航行、冲淤出可供耕种的田地等许多实际利益。此次朱家口洪水冲淤出的226万亩的耕地就说明了这一点。

  这次决堤的规模极为宏大,可谓朝野震惊,清廷的河道总督大臣齐苏勒亲自来到朱家口,督修决口,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时一年半,才在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四年腊月,把决口堵塞上。

  皇帝下旨赞黄河水清

  随着朱家口决口的成功合龙,万里黄河上出现了一次亘古未见的重大事件,世界著名浑水浊浪的黄河,竟然在一夜之间河水澄清,从山西省府谷县到江苏省桃源县(今泗阳县)的数千里河水一下子变得碧清澄澈。齐苏勒在朱家口亲眼目睹这一奇景,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迅速写成奏章和捷报,快马飞报朝廷。其他官员如副总河嵇曾筠、巡抚田文镜、学政大臣于广、巡察大臣张元怀等众多王公大臣也先后上书雍正帝,以其为千古未见之祥瑞,请求皇帝举行朝贺。

  这一消息引起了举国欢腾,中国人传说千年的“黄河清,圣人出”的谚语一下子变成了现实。雍正帝内心狂喜,但却故作平静,在众多王公大臣的再三请求下,才下了一道著名的《盛世河清普天同庆谕旨》,谕旨最后赞美说:“至于上年朱家口河水溃决,朕敕谕河臣,悉心修筑,今于十二月十三日决口合龙,越三日即有河清之应,巨见河神佑民,功用显著,宜崇祀典,以答神庥”。从这道谕旨中可以看出,雍正帝当时认为,黄河水清这一千古盛事是由于朱家口决堤合龙的原因。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