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文明20条》2.0版解读⑱ 带好孩子不吵闹,不干扰别人
2018-07-17 09: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公共场合,不受控制、无理取闹的小孩,不仅影响到周边人,往往也让父母尴尬不已。近年来,“熊孩子”慢慢走出家门,越来越多呈现于公众视野:重庆小孩商场打闹,按下扶梯制动按钮险酿大祸;韩国9岁“熊孩子”偷开母亲车,狂撞10辆汽车;宿迁两个“熊孩子”玩火烧毁两辆汽车,家长赔偿44万元……

  在今年6月份发布的《宿迁文明20条》2.0版中,“带好孩子不吵闹,不干扰别人”这一文明公约也受到市民广泛热议。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在公共场所被小孩子吵闹打扰的经历:在电影院里,邻座小孩大声尖叫,甚至来回奔跑;在餐馆用餐时,几名儿童追跑打闹,上蹿下跳;在飞机上,你想安静地睡个觉,旁边的小孩哭闹不停……

  “新版《宿迁文明20条》太接地气了!”市民陈天翼说,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熊孩子”,更多的是无奈和躲避。“淘气是孩子的天性,关键看家长如何引导和教育。小孩子难免犯错,但至少在公共场所,家长可以引导小朋友不要大吵大闹,培养他们言谈举止文明得体。”

  网友“西楚霸王的兵”认为,“熊孩子”问题背后是教养缺失。“每个孩子天生并不‘熊’,就算‘熊’也不是一天养成的,在‘熊孩子’的背后往往都会有几个‘熊大人’。网络上对‘熊孩子’的围攻,其实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中‘熊大人’对孩子教养不当的愤慨。”

  “教育孩子适应公共生活,强化规则教育,这是家长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宿迁技师学院心理咨询师纪乐杰表示,“熊孩子”之所以广受热议,是因为孩子们的意识里没有公共场合概念,而家长本身也未灌输这方面的知识,错把公共场合当成私人领域,因而肆无忌惮撒泼、吵闹。“每一个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教会自己的孩子,世界的边界在哪里;需要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和规矩。”

  【文明解读】公共场合不干扰他人,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人际交往法则之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文明的家长总是会在公共场合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在公共场所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并及时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

  同时,好的文明教育在于自负其责。在公共场所,当“路人甲”遇到“熊孩子”时,不要怯于传达自己的“不舒服感”,可以礼貌、清楚地向孩子的监护人提出交涉。通过双向沟通和互动,树立起普遍的道德准则。

  “不干扰别人”是文明的底线,让我们共同维护现代社会这一文明公约,做文明有礼宿迁人。

  (张立婷)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