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文明20条》2.0版解读③ 公共场所不喧哗
2018-07-04 12: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公交车上,一人打电话,全车人都听得见;在图书馆、电影院等安静场所大声说话,旁若无人……随着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我们欣喜地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少,轻声细语间体现了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

  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区一家书店看到,不少读者正静静地寻找、翻阅自己喜爱的书籍,“请勿大声喧哗”的温馨提示牌张贴在醒目位置。此时,一名男性读者的手机突然响起,他立即将手机调至静音,并快步走到书店门外接起了电话。

  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读者的阅读习惯比过去文明多了,在店内吃零食、大声喧哗的现象大大减少。“偶尔有大声说话的读者,只要稍作提醒,都会欣然接受,立即放低声音。”

  轻声私语、礼貌发言是交谈礼仪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素来注重传统礼仪,在注重文明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优良传统,在公共场合做到不喧哗、不吵人。然而,在我市很多饭馆,吃饭时大声喧哗的现象还偶有发生。

  傍晚时分,在市区的一家饭店大厅内,食客们的说笑声和孩子的吵闹声此起彼伏,由于噪声太大,不少客人在点菜时不得不对服务员高声喊话。“在用餐的高峰时段偶尔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会及时提醒,客人也都表示理解。”一名服务员告诉记者。

  公共场所人员密集、大声喧哗不仅有损自身形象,也侵犯了他人的公共权利,扰乱了公共秩序。“公共场所不喧哗”作为《宿迁文明20条》内容之一,自推行以来,市民大多都能自觉遵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也有不少市民表示,在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的现象仍然存在,“公共场所不喧哗”还需要长期倡导,《宿迁文明20条》2.0版保留这一内容很有必要。

  “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则,但最基本的规则就是遵守文明公约、不大声喧哗,公共场所不是自己的个人空间,每位市民都应该提高自身文明修养,多一分自律,多一点公德心,轻声细语,顾及别人的感受,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安静、更美好。”市民王先生说。

  【文明解读】公共场所的言谈举止体现了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也许有些人是偶尔为之,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也许对有些人而言已是一种多年的习惯难以改正。不论是哪一种,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都是一样的。

  细想下来,做到细声细语、不大声喧哗并不难。当你毫无顾忌滔滔不绝时,想一想你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许大声喧哗的习惯就会慢慢改掉。文明是一种习惯,文明始于细节,无论身在何地,我们理应顾及别人的感受。喧哗少一些,文明程度就高一些。(高媛媛 曹临风)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