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徐守芝:党员,是人群中不一样的那一位
2018-06-29 14:1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9日讯 “王书记,我想跟你商量件事,这次上报给街道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名单,还是把我的名字去掉吧,名额这么少,还是留给年轻党员吧。”“这不行,这是党总支部大会评选出来的,大家认为你最优秀。”这是6月28日上午,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古楚街道王梨园社区党总支部大会后,老党员徐守芝和党总支部书记王广征的一段对话。

  与共和国同龄的徐守芝入党35年了,他长期生活在基层。作为一名党员,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日常工作中发挥党员表率作用,这是社区居民有目共睹的。

  与共和国同龄是他的骄傲

  “我是1949年出生的,与共和国同龄。而且我是1983年7月1日入党的。”说起自己的年龄,徐守芝满是自豪。

  “过去医疗条件真差啊,我的父亲在20多岁得了一场病,因为得不到有效治疗,年纪轻轻的就离开了人世。在我的记忆里,对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印象。”徐守芝说,他的父亲是在他出生不久,就撇下他们母子俩离开了人世。

  “我母亲是一位坚强能干的女性,如果是在旧社会,孤儿寡母的家庭是很难支撑下来的。”徐守芝说,从他记事起,就看到母亲不仅要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还要晚上在煤油灯下支起纺车纺棉线,四五天才能纺出一斤棉线,挣到八毛钱的手工费,用于补贴家用。“那时候人们把煤油叫做洋油,火柴叫做洋火,铁锨叫洋锨,就连铁钉都叫洋钉,好像很多日用品都是‘洋货’。”徐守芝说,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由穷变富,所谓的“洋货”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寒来暑往,徐守芝的母亲坚守着这个家,含辛茹苦地供徐守芝读书。“我母亲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曾不止一次教育我,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我的家也许早就生存不下去了。”徐守芝说,母亲经常教育他,不要忘记当时关心帮助过他家的集体和个人,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对他家的帮助。希望他好好读书,成人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为党出力,为群众服务。

  难忘当年写的入党申请书

  “我初中毕业后就回到生产队里参加生产劳动,母亲叮嘱我,要爱护集体,积极肯干。”徐守芝说,当时的初中毕业生,算是生产队里的“文化人”了。那时候所在的大队有文艺宣传队,由于他会创作小剧本、快板书,他就被抽调到大队宣传队做事,这一干就是两年。后来,他回到生产队,参加扒河、打堤等重体力劳动。因为表现突出,他被提拔为生产队民兵连长。

  虽然徐守芝身在最基层,但是他表现优秀,职务也在不断变化。“我1976年被提拔为生产队长,1983年调任村里任总账会计,1998年任村委会主任。直到2001年,自己所在的村子与另外两个村子合并为一个行政村,也就是现在的王梨园居委会,才被‘降级’为助理会计。”徐守芝说,职务上的变化,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记忆,最难忘的,是他在1983年7月1日,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我是1981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在那份入党申请书上所写的文字,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也许,那就是我入党的初心吧。”徐守芝说,他当时在稿纸上工工整整地写出了入党申请,其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是个苦命人,父亲在我没记事的时候就去世了,要不是共产党,我们母子俩就没有家。是中国共产党给老百姓打天下,才有安稳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穷人的日子过。我申请入党,图的不是党员的名分,我要做一个好党员,与普通群众不一样的合格党员。如果党组织吸纳我,我会一辈子跟党走,不变心……

  身体力行地投入文明创建

  在王梨园社区,很多老党员都能对徐守芝入党后的表现说出很多,大家评论他最多的,是人群中不一样的那一位。作为一名老党员,徐守芝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了一名老党员与普通群众不同的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故事。

  徐守芝如今住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古楚街道王梨园社区的金桂花园小区,这是一个安置小区。“我家原来住在王梨园社区七组,2013年因城市建设需要,七组的住户需要拆迁,统一安置到金桂花园小区。当时有不少邻居恋土难移,不愿意拆迁。我是党员,应该带头响应政府的号召。”徐守芝说,当时他和老伴住在老宅子上,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有住宅。为了带头拆迁,他第一个在拆迁协议书上签字,然后又动员两个儿子签字。在他父子3人的带动下,几十个住户纷纷签了字。

  “住进金桂花园小区后,社区安排我到小区物业办公室工作,协助社区委派的物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工作,兼任会计。打那时候起,小居住户都称我为物业公司‘二把手’。”徐守芝笑着说,管理小区物业公司财务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小区秩序管理。“住在这个小区的居民过去都是农民,以前养狗的、打井的、随意晾晒的随处可见。为了维护小区的环境,我就挨家挨户去做工作,特别是在近3年创文工作中,我没有星期天,除了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还要自己捡拾、清运垃圾。”徐守芝说,自己带头干,业主们看得见,很多陋习都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渐渐地被摒弃了。

  热心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

  居住在30号楼地面车库的一位老人年过八旬,儿子儿媳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因为这位老年人行走不便,几年前在车库门口打一口手压井,解决吃水难问题。徐守芝前去动员自拆手压井,承诺老人的生活用水,全部由他负责从楼上拎下来。邻居们可以作证,他为这位老人拎水持续两年多,直到去年底老人去世。“当时老人的儿子在外地,后事也是我一手操办的。等他儿子回来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徐守芝说。

  近年来,所在社区积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文明村居,作为老党员的徐守芝经常热心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小区改造花了哪几笔钱?每个党员缴纳多少党费?每一张发票报销合不合理?居务公开是居民最关心的事,为此,我向社区提出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了。”徐守芝说,去年,社区听取他的建议,开通了数字化‘三务’公开系统,对公示平台进行创新管理,将临时性、阶段性、长期性工作动态,以及居民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重大事项,细化为18项公开清单,分类填写制式表格,实现公示标准规范化。同时,根据居民的需求,及时增加公开内容,居民想了解什么就公开什么,让广大居民有了知情权。

  “这个小区拥有2100户人家,人口8000多人,要管好这个大家,首先自己得做得好。”徐守芝说,他时刻没有忘记党员的身份。而社区干部说,徐守芝虽然很平凡,却是群众的一面“旗帜”。(徐其崇 范亚楠 裴宁宁)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