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宿迁家长 如何改掉孩子见啥要啥的坏习惯
2018-06-20 15: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0日讯 家长都有带孩子外出购物的经历,本来是件轻松的事情,往往不轻松,甚至演变成一场大战:孩子见啥要啥,不给就哭闹,严重的还会打滚撒泼。家长说也不是,打也不是,真是尴尬得要命。

  有的家长不想让自己丢“面子”,很想尽快平息这种哭闹,就由着孩子性子买了孩子想要的东西。孩子得逞了,也学会了———哭哭闹闹有用,下次为了要别的东西,还会哭哭闹闹,不给,就变本加厉地撒泼。实际上,家长的妥协助长了孩子的哭闹行为,这是家长的原因。

  有的家长无名火气,训斥孩子,还与孩子争辩。孩子通过哭闹是想获得家长的关注,家长的训斥也好,争辨也好,实际上是给了孩子额外的关注,用这种训诉和争辩奖赏了孩子的哭闹,这还是家长的原因。

  面对孩子这样的一种行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正面管教》家长课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潘小娟。

  潘小娟表示,孩子见啥要啥一般出现在12岁以前,大致分为四个阶段:0-2岁、2-4岁、4-6岁、7-12岁,很多孩子只在其中一个阶段表现明显,少数孩子都会在三个阶段都表现出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看,这只是个阶段性问题,家长朋友们不必太担心,只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坏习惯,同时帮助家长找到自身原因所在。

  孩子见啥要啥,要不到时,就撒泼、哭闹、生气等的形式表达需求,正面管教体提供多种方法对待此时的“熊孩子”,作为家长可以尝试使用。

  提前约定

  潘小娟提醒家长,每次和孩子外出逛商场,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只买一件礼物,可以提前约定:“宝宝,今天外出,我们只买一样礼物。”约定好了再出门。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约定一下价格。这样既能帮助孩子有计划,还能帮助孩子作出选择,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当外出吃饭、看电影,没有计划买玩具和买吃的,那就不买。即使不买,也可以让孩子满足一下好奇心,可以陪着孩子摸一摸、抱一抱,到时间了就要和玩具或食品说再见,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作出哪些努力?”从而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

  恰当拒绝

  潘小娟说,“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父母要做到和善而坚定,蹲下身子,眼睛和孩子平视,耐心地询问孩子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听听孩子的解释,如果是合理的,就给予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采用恰当的方式拒绝。待家长和孩子都平静时,耐心而严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他的要求不合理。并且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拒绝方式”

  0-2岁:直接拒绝

  0-2岁的宝宝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复杂的道理,孩子还听不明白,家长避免说教。可采取直接拒绝的方式:抱着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妈妈(爸爸)爱你”,或是对他摇头。

  2-4岁:表达感受

  2-4岁的孩子正处于第一个“反抗期”。当孩子吵闹时,家长不必着急去解决,可以等孩子冷静下来,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很失望,你哭闹的方式让妈妈很烦躁,妈妈希望你好好和我说话。”这样既表达了感受,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方式达不到目的。

  4-6岁:合理分析

  4-6岁孩子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语言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父母可以采取沟通的方式帮助孩子分析“为什么不能这么做,以及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培养孩子分辨能力。

  7-12岁:召开家庭会议

  潘小娟告诉我们,在正面管教中有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家庭会议。能够给孩子提供学习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好机会。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把孩子的需求放到家庭会议上解决,比如对孩子想要买某样玩具的要求,在家庭会议上进行讨论,让孩子参与其中,在相互尊重、友善的氛围下,选择对每个人的需要都尊重的解决方案,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王敏杰)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