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陈通:装裱匠锦上添花,留住书画生命时光
2018-06-20 15: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6月20日讯 历史悠久的马陵河,贯穿宿迁老城区的南北,河两岸商铺林立,人来人往。行走在马陵河畔,不时可以看到有人携着字画,从一家装裱店进进出出。

  走进这家装裱店,一位衣着朴素的装裱匠正在小心翼翼地装裱着一幅水墨画。他就是陈通。

  今年45岁的陈通,脸上挂着中年人特有的专注神情,干起活来干净利落。只见他左手的中指压住案板上微微浸湿的水墨画,右手拿着羊毛制成的排刷,呈“米”字形的方向轻轻地刷着。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后院木芙蓉》这幅水墨画的上浆工作。“刷浆糊的时候我都是按‘米’字形刷的,先往上刷,再斜着刷,最后横着刷,这样刷得就很均匀,不会有遗漏的地方。”陈通介绍说。羊毛刷和棕刷是装裱最重要的两个工具,在挑选这两样工具的时候也很有讲究。

  “陈师傅,我前两天送来的两幅苏绣裱好了吗?”“弄好了,弄好了,稍等啊,这就给你拿过来。”这是一位中年客户和陈通的对话。这位客户在楚街经营一家苏绣店铺,他说陈通手艺好,做活儿细致,中式画框和西式画框的样式多,所以已经和陈通合作多年了。

  “我开装裱店10多年了,几经辗转,最后搬到了马陵河畔。每天早上7点开门,到晚上10点才关门。”陈通说,给店铺取名为“雲池画廊”,是希望可以给自己平凡的生活中增添一点诗意,他说常年和这些字画打交道,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心境。

  谈及为何会从事装裱这一行,陈通笑着说,这门手艺是跟姐姐陈继梅学的。姐姐年轻时前往苏州学习装裱,学成后回到老家开了一家门店。自己常常去姐姐的店里照看,日子久了,便对装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跟着姐姐学了半年多,他才逐渐上手。再经过长时间的摸索,自己就开了一家装裱店。

  正说着,妻子给他拿来了一沓报纸。陈通将报纸平铺在湿漉漉的画心上,右手拿起手掌般大小的棕刷,在报纸上来回刷动,使之与画心面紧密贴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吸收画心上多余的水分。全部刷了一遍后,陈通便将棕刷叼在嘴里,选了两张报纸叠成小块,垫在画心上部的两角之下。他抬了抬胳膊,将整个画心从案板上托起,再缓慢地转身,将画心贴到竖着的案板上。呼……呼……陈通轻轻地捏起画心的一侧,温柔地吹了几口气。原来,这是为了第二天在画心自然晾干后,更好地取下来。整个操作流程,力道拿捏得精准、巧妙。

  陈通说,装裱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流程,操作时要注意很多细节。首先,是托画心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一步骤中,主要是把握好调制浆糊的浓稠度。浆糊太稠了,会加大日后揭裱的难度,太稀了,则可能会引起画心脱落的问题。接着,就是手托裱画心,一般采用的是湿托法,这个环节的前提是用于不掉色的画心。托画心之前,要判断一下字画上的墨是否容易晕染、脱色,针对易脱色的字画,可以先在高压锅上蒸一下来固色。在这个步骤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把握好上浆和上覆褙纸时刷拭的力度。

  画心上案板后静待自然晾干,夏天比较热,一般第二天就可以取下了。最后一步就是镶覆和砑装。镶覆是将托好的画裁去多余的局条,再在画的四周镶覆上所需要的圈档等各种材料。然后在其背面刷浆水,粘上覆褙纸即可。砑装,即对覆褙后的裱件用砑石砑磨,使之光洁柔软。最后在裱好的画幅上,装配天地杆、轴头,在杆上钻空穿绳,以便悬挂。至此,一件书画作品装裱工作就全部结束了。

  人靠衣装,马靠鞍,书画作品也要靠装裱才能锦上添花。陈通说,好的装裱,不仅能给作品带来保护作用,使之“延年益寿”,而且还能增加视觉上的美感效果。就如同牡丹花边的绿叶,生长茂盛,青翠欲滴,才能衬得花儿更加娇艳。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书画”。如今,在书画热、收藏热的推动下,陈通装裱店的生意比前几年好多了。他的装裱店里也有一台装裱机,15分钟就能裱出一张字画。但装裱机只能干一些“粗活儿”,对一些名贵字画,还是要坚持采用传统的手工装裱技术,这样可以保存时间更长,效果更好。

  装裱店里,风扇吱吱呀呀地转动着,陈通俯身在暗红色的案板旁,悉心为一幅幅字画穿上“新衣”,一切都是那样的静谧美好。这些字画,见证了发生在这间装裱店里那些枯木逢春、出神入化的装裱故事。不知道在一个个清凉的夏夜,它们会不会窃窃私语,称赞着这样一位装裱匠在这个行当的坚守……(徐其崇 蒋娇娇 周妮)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