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千锤百炼的宿迁“雷记”铁匠铺“掌门人”
2018-05-22 07:5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打铁

  中国江苏网5月22日讯 生起烘炉,烧红铁块,抡起大锤,叮叮当当,铁花飞溅。待打得差不多了,铁匠便将通红的铁器放进水桶里淬火。“嗤”的一声,冒出一阵青烟。

  在宿城区埠子镇的一条老街上,雷刚左手拉着风箱,右手用钳子夹着火焰中的铁器。几分钟过后,用钳子从熊熊的炉火中夹出通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用铁锤反复敲打,他那黝黑的脸庞被映得通红。

  俗话说,世上三样苦,那就是打铁、捕鱼、磨豆腐。铁匠,曾经是人们无比熟悉的职业,然而,近些年来这一老行当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已经很少有人愿意继承这项祖宗流传下来的锻造工艺了。

生炉火

  埠子镇这一家的打铁铺炉火从未灭过,雷刚作为祖传打铁手艺的第八代传人,一直在坚守着这家铁匠铺。

  雷刚说,他的手艺是跟父亲学的,父亲的手艺是跟爷爷学的。“打铁这个活儿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特别是夏天,别人在风扇下什么不干都嫌热,而干这一行的还得守着火炉,抡挥铁锤。”雷刚说,雷家祖祖辈辈跟打铁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听爷爷说过,他的太爷爷曾经给一位侠客打过宝剑。更令他骄傲的是,由他家打制的“雷记菜刀”早就成为当地百姓心中的名牌。雷刚今年51岁,他从15岁起就跟着父亲学打铁,这一干就是36年,并且今后还会继续干下去。

展示

  父亲6年前去世后,雷刚便成了雷记铁匠铺的“掌门人”。“刚开始学打铁的时候,肩膀和胳膊到了晚上疼得让我睡不着觉,干了几十年已经干习惯了,如果一段时间不干,身体就觉得不舒服,就像生活中缺少点什么。”雷刚说,铁匠打制的铁器如今还有市场,他每年平均生炉打铁时间在200天左右。

  雷家铁匠铺的门口,有一个很大的摊位,那里经营的都是雷刚打制的铁器成品,以农用工具居多。草叉、镰刀、斧头、菜刀、锅铲,应有尽有。雷刚说,打铁是个体力活,又累又脏,年轻人都不愿意干。“年轻人宁愿去厂里当工人,也不愿意吃这个苦。”据雷刚介绍,20年前,埠子镇有好几家打铁的,到现在只剩他一家还在坚持。

  曾几时,埠子镇有很多和他父辈一样的铁匠,打铁这一行养活了不少手艺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人都放下了手中的铁锤。自从工业文明发展不断进步,曾经的热门行业慢慢地走了下坡路,铁匠打出来的农用工具也开始萎缩,甚至许多人不再使用这些传统的工具。正因为如此,当下打铁行业这个“冷门”,却成了雷刚看好的行业。“因为没人干,所以就走俏。”雷刚笑着说,打铁行业的市场逐渐萎缩,因为没了竞争,他的产品就占据了周边农村市场。他说,一年下来,他的铁匠铺净赚10万元没问题。

戗菜刀

  雷刚的铁匠铺只是一间房子,正中央是个大烘炉,炉边架着风箱,墙壁被熏得黢黑。风箱一拉,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砧子上任他锤打。“这个砧子是我祖爷爷留下来的,包括下边的支柱,已经有100多年历史了。”

  雷刚说,人们之所以把打铁的人称之为铁匠,是因为在笨重的劳作中,蕴含着很多技术含量。烧红了的铁块在锻打过程中,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使之能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在铁匠的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的形状都不在话下。铁器成品大都是传统生产方式相配套的农具,也有部分生活用品,这些物件没有“匠心精神”是锻打不出来的。

  “就这菜刀,锻打起来是很有讲究的,从钢料到锻打成菜刀,要经过14次入火锻打,经过淬火后上刀柄,还要戗和磨,这个工序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有丝毫马虎。”雷刚说,他家的打铁铺能在萧条的市场中坚挺下来,靠的就是工艺。掺杂使假,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

  坚守祖上传下来的铁匠铺,雷刚不仅收获了财富,也收获了爱情,更收获了希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位名叫刘彩铃的初中女同学,老家住在10里开外的罗圩乡,没事的时候总会来到他家的铁匠铺,看着雷刚打铁,后来又自觉地帮助雷刚拉风箱。就这样,两个人产生了感情,最终结为夫妻。“我的爱人跟着我学会打铁了,她经常帮我抡大锤,她是我的得力助手。”

  站在火炉旁的打铁汉子,黝黑的臂膀和脸庞在炉火的映照下,如同雕塑般沧桑、威严。夹起火炉里被烧得通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锻打,炙热的火花四处飞溅,溅到了他的身上,溅到了他的手上。火花瞬间会熄灭,汗水却不停流淌。火花与汗水交融,这是铁匠雷刚的生活。

  在一个个被雷刚反复敲打得锃亮的岁月里,时光静静流淌,铁匠自会慢慢地老去,但经他们家一代代人千锤百炼打磨的“雷记”,也会越来越深刻地存储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遥远且不息的声响。

  (徐其崇)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