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蚕农苦苦坚守 铺就蚕桑专业村绿色梦想
2018-05-08 09:3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5月8日讯 在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46岁的蚕农陆启征一大早就到自家的桑园里采摘鲜嫩的桑叶。回到蚕室,将处理干净的桑叶撒在布满蚕宝宝的帘子上,顿时响起“沙沙”的蚕食桑叶的声音。陆启征说,他家春季养的是种蚕,主要用来制种。从5月上旬开始,全村蚕农家家都开始养用于结茧的蚕。到6月上旬,白花花的蚕茧,就能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我们村是全市唯一的蚕桑专业村,全村3359口人体会最深的,就是那句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话:坚持就是胜利。”陆启征说。

  市场遇冷,栽桑养蚕业受重创

  蚕桑村党支部书记周炳均的一番话,道出了宿迁栽桑养蚕业经历的酸甜苦辣。据他介绍。宿迁的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丝文化源远流长,凝结着多少代人的辛勤与智慧,在地方经济发展史册上谱写了灿烂的篇章。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宿迁的蚕桑生产历经多次大起大落,广大蚕农既尝到了丰收的喜悦,也承受过歉收的阵痛。蚕桑业时而红红火火,时而岌岌可危,可以说宿迁市蚕桑生产和其他地区一样,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坦的路。

  记者了解到,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前,县级宿迁市蚕桑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蚕桑面积号称100万亩。这个产业一度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项目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创下了辉煌业绩。而在1995年以后,由于桑园面积发展太快,受蚕茧产量供过于求等市场因素的影响,茧丝价格跌入历史最低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面积毁桑,桑园面积出现了严重的大滑坡。

  “我们村栽桑养蚕的历史已经有60多年了,是传统的蚕桑专业村。在各地陆续毁桑田改粮田的一阵风中,很多蚕农养蚕收入低,却对于侍候多年的桑园难以割舍,同时也处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态。不过全村人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潮起潮落终有时,相信传统蚕桑业一定能够迎来春天。”周炳均说。

  蚕农坚守,一路走来很不平坦

  即便如此,村里的桑园也有一部分被毁掉了,全村保留下来的蚕桑面积仅有1500亩。“一个村里能保留这么多桑园面积,这在全市是首屈一指的。”周炳均说,那个时候,广大村民常年守候着桑园,苦苦坚持着养蚕这个行当。

  到了2010年前后,茧丝价格逐步上扬,创历史新高,给蚕桑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桑、粮效益比达2.5:1,广大蚕农的脸上再次绽放出开心的笑容。“我们村的农民对蚕宝宝有着深厚的情感,毕竟从栽桑养蚕半个多世纪中得到过很多实惠,曾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周炳均说,随着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养蚕者多为年老体弱人员,养蚕劳力明显不足,技术水平出现倒退,严重影响了当地蚕桑业的发展。

  “记得我们村以前有两个缫丝厂,全村家家都养蚕。但由于市场行情原因以及收购秩序混乱,春季上好的蚕茧每公斤卖不到15元,养蚕的利润很微薄。大家能坚持养蚕,就是因为对来之不易的桑园无法舍弃。”周炳均说,在很多地方蚕农早已“改行”,蚕桑村广大蚕农却坚持养蚕,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路。

  2015年9月之前,周炳均还在外企任职,听说家乡公开招聘村党支部书记,他毅然放弃外企优越条件,经过多轮的激烈竞争,成为宿城区第一批职业化书记,他担任蚕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我们是蚕桑专业村,为什么不能在蚕桑发展上做足做透文章呢?”上任后的周炳均心里在琢磨。

  咬定青山,传统产业焕发生机

  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蚕桑村建设了“蚕桑村农副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推进特色产业蚕桑提品升级和附加值开发,为蚕丝被和桑叶茶等进行商标注册,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周炳均说,蚕桑村历史上家家户户都养蚕,贸然转产转业成本太高。通过走访、座谈,村委会最终决定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是要发展蚕桑养殖,同时要加大附加值的开发力度。

  周炳均说,作为全市目前成片桑园面积最大的行政村,全年春秋两季养蚕量达到5000张以上。2017年,这个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村组党员干部的支持配合下,成立了“蚕桑村支书领头调结构领导小组”,按照“支部+生态+蚕桑”模式,把农业结构调整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不仅没有取消蚕桑这个传统作物,并且大力扩展。全村9个村民小组今年全面完成扩桑,全村蚕桑面积达到2500亩,已经成为了“无粮食作物村”,传统产业在这里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村有大小企业20多个,村民一年春秋两季大忙,就是两季养蚕。大忙的时候,企业就放假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回家养蚕。”陆启征家拥有桑园面积9亩,今年春季养蚕7.5张。“秋季也会养蚕七八张,我两个孩子,一个上班,一个上学,现在我们夫妻俩实在忙不过来,就到别的村请人来帮忙,工钱每人每天100元。”陆启征说,每季养蚕时间约40天,全村外请劳动力每年都在上千人。

  敢闯新路,做足绿色发展文章

  “这几年蚕茧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行情,就拿去年来说,蚕茧收购价达到每公斤46元-56元。”陆启征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养蚕亩产收益保守数字在7000元。过去,桑树枝条剪下来成废物,还影响环境,现在找到了销路,再加上用不完的桑叶作为药材销售,鲜桑叶制成茶叶销售,青桑葚作为药材销售,桑园里散养草鸡,产“桑葚蛋”销售,蚕桑产业附加值每亩能增收1000元。

  桑葚亲子采摘、桑叶茶、桑枝切片……桑树价值如何开发?周炳均经过调研想出了不少“金点子”。“去年村里搞桑葚采摘活动,吸引城乡数千人前来参加,反响很不错。”周炳均说,经过努力,村里已经和药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桑叶、桑枝切片、桑葚干等都有了销路。

  “为了进一步增收,我们栽植了100多亩果桑,专门给市民提供免费参观和免费采摘。5月中旬,有兴趣的市民都可以享受免费采摘的乐趣。”周炳均介绍说,蚕桑村通过不断提高蚕桑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内涵,开发出蚕宝宝、蚕丝被、桑叶茶等淘宝爆款产品,推出的桑葚采摘、养蚕体验、蚕丝被制作等乡村旅游模式,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我们就是要做足蚕宝宝编织蚕桑专业村绿色梦想的大文章,你瞧,这一张蚕种,能孵化出2600头-2800头的蚕宝宝,待它们作茧自缚之时,也就是广大蚕农们笑逐颜开之时。”周炳均说,蚕桑村人均年收入已经突破2万元,是人所共知的富裕村。只要勇于坚持,传统的栽桑养蚕业同样能焕发青春,令人刮目相看。(徐其崇)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