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寻访宿迁的凡人巧匠】葛大忠:守护与真爱一“笙”的乡村之恋
2018-04-28 08:5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28日讯 苏鲁豫皖4个省,慕名找他定制、修理笙的人真不少。

  在宿豫区来龙镇王庄村,有个残疾人叫葛大忠,善制笙、修理笙。凭着冷门手艺声名远播。

  制作笙、修理笙已经39年

  52岁的葛大忠,干的是冷门手艺,在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内,很难找到第二个和他一样的手艺人。

  一进门,可以看到一间宽大的屋子里,摆满了大小不等的笙和各种配件。红烛的火苗融化了蜂蜡,将一个打磨好的簧片焊接在一支笙笛的底部,然后用嘴吹吸,发出悠扬的声音。一个圆形校音器,周边有许多小孔,吹的时候,每一个小孔发出的音调都不同。和刚做好的笙笛比对,如果声调完全一致,这支笙笛就算做好了。

  笙笛校音的方法很特别,和校音器比对,如果音调高了,就在簧片一端滴上一点蜂蜡,这样就可以降低音调;如果音调低了,就削掉簧片上的一点蜂蜡,笙笛的声调就会变高。14支笙笛就这样一支一支调好了音调,上部用箍捆扎,底部固定在笙斗的孔内。两只手同时握住笙斗,6个手指在笙笛上的小孔处跳动,吹吸笙斗时,悦耳的音乐在屋里回荡,余音绕梁。农家院落里也溢满了美妙的音符,跳荡着、飞舞着、盘旋着。整个村庄似乎都被包裹着。

  制作笙、修理笙已经39年的葛大忠,凭借着娴熟的手艺,制作出来的簧片,装置在不同的笙笛上,一般不需要费时校音,往往是一气呵成,一“口”定音。

  院子里,晾晒着很多竹子,这是葛大忠制作笙的主要原料。从废品收购站收来的一面面破损的铜锣,是用于加工簧片的。以前,葛大忠以制笙为主,近两年腰部疼痛厉害,手指关节变形严重,加之外地客户找他修理笙的就络绎不绝。花在修理笙上的时间,一天就要十几个小时,也就没有时间来制作笙了。但只要说起笙,葛大忠的眼神里就会充满着爱恋和喜悦。

  与笙结缘收获满满的幸福

  3岁那年,葛大忠不幸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由于受到医疗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年幼的他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导致双腿萎缩,下半身完全失去知觉,要想走动的话,只能趴在自制的两个平板车轮之间的铁杠上,借助两个车轮子往前挪。

  葛大忠也曾悲观过、失望过,甚至是觉得生无可恋。但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支撑着他要坚强活下去的信念。他没法背着书包去上学,就让上小学的妹妹教他认字。他先学会了拼音,然后就用妹妹的《新华字典》学认字,后来认识的字就越来越多,还能写信了。

  妹妹读完了小学,他用妹妹的课本也学完了小学课程。随着年龄的增大,他订阅图书,自学乐理,家中的书籍装满了平板车。

  葛大忠的父亲以前会吹唢呐和笙,参军以后作为文娱骨干被调到文艺演出队。复员回乡后,靠自己的特长参加民间演艺团体,成为响当当的“台柱子”。正因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吹手”,他从小耳濡目染,就对民间吹奏乐器爱不释手,这一爱就长达39年。

  笙这种民间乐器在市场上并不多见,使用者大多限于民间文艺团体。正是因为“冷门”,给葛大忠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在我13岁那年,父亲到徐州花35元钱买了一把笙,为了防止损坏要跑到徐州修理,父亲就购买一包茶叶送给店老板,求他传授笙的拆装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葛大忠说,父亲回家后,把学到的点滴技术传授给了他。此后,和父亲一起走乡串户演出的同行们,一旦笙的音调不准或者有其他毛病,就拿来让葛大忠修理。慢慢的,葛大忠对笙的结构、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排除烂熟于心。葛大忠13岁那年就学会修笙这门手艺了。从那以后,修笙就变成了葛大忠的一种职业。

  与笙结缘多年,由于长年累月地打磨簧片,葛大忠的手越来越粗糙,手臂也越来越肿大。靠这双粗糙的手和手上的这门“独门绝技”,葛大忠在村里第一家建起了楼房。琴瑟和鸣,笙箫有情。与笙结缘后,葛大忠还收获了自己的美满姻缘。去年,他的大女儿考取了南京医学院。两个双胞胎女儿也读初中了,且成绩优异。

  碧桃花期,一个笙箫静逸的小村庄,半截身躯的葛大忠,在这里沉淀着他彩虹般的梦。既然有缘,何须誓言,既然结缘,必然真爱一“笙”、守护一“笙”。待来年,碧桃花开时,我们再相会此“笙”。(徐其崇)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