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安徽夫妻俩在宿迁:“包”出来的小日子
2018-04-25 09:5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25日讯 4月14日,凌晨两点多,宿迁街头还冷飕飕的,让人忍不住裹紧衣裳。楚街上的夜宵摊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寂静中收起桌椅板凳的“咔嚓”声显得很清脆。每天这个时候,童其元和王菊香夫妻俩便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忙活包子铺的准备工作了。

  夫妻俩的包子铺开在微山湖路和文汇巷的交叉路口,不起眼的门头上写着“天津汤包”,乍一看跟城市里其它的包子铺并无二致。

  “这一上午要卖出100多笼包子和蒸饺,还有数百碗的糁汤、八宝粥、豆腐脑和豆浆。”童其元算着这些数量开始准备材料。

  其实,童其元夫妻俩都是安徽芜湖人,此前在苏州等地售卖豆制品。2012年,在宿迁开店的亲戚把他们招呼了过来。“有好几个亲戚在宿迁卖包子,生意都不错,我们就来试试。”童其元告诉记者,起初,包子铺的生意不太景气,房租和生活的压力让他们感到艰辛。“周边的饭店换了一家又一家,我们咬牙坚持了下来。”正是这份坚持,包子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

  “老板,做生意咯!”5点多,第一位食客的到来把童其元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来了,来了!今天吃点啥?”这边童其元把刚出炉的包子端上案板,王菊香那边就已经包好了一笼包子。

  “鲜肉的和青菜香菇的各来一笼,抓点紧啊!”正说着话,一位女士骑着电动车带着她的女儿来到店里坐下。可能是急着送孩子上学的原因,母子俩吃得很急。记者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赶还要来这儿吃包子?”女士边吃边说:“这家包子比俺家小区门口的包子好吃多了,闺女特别喜欢吃。”小姑娘补充道:“豆腐脑也好吃!”说罢,母女二人急匆匆地把没吃完的包子打包,赶路去了。

  “来一笼牛肉的,再来一碗糁汤。”“我要四个青菜香菇的和两个白菜豆腐的,再打包一份八宝粥。”“肉包还没好吗?我都等好一会儿啦!”……上午8点左右,包子铺迎来了客流高峰,童其元夫妻俩和两位店员忙得不可开交。

  这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包子铺到底有什么吸引众多食客的地方呢?

  牛肉小笼包7元/笼、青菜香菇包5元/笼、白菜豆腐包5元/笼、糁汤2元/碗、八宝粥1元/碗、豆浆1元/碗……童其元的包子铺很“平价”。那么,包子的口感如何呢?一位老顾客这样说道:“这个店面太小了,早上想在店里坐下来吃,我还得打个时间差。”8点半了,家住金玉花苑的胡先生好不容易找到了个空位置坐了下来,这才吃上早饭。“他家的包子实惠又好吃,皮薄馅大,同样是5元8个,但是他家的包子比其他家都大,关键是口感也很棒!”

  到了10点半,包子铺才逐渐清净下来,童其元却还不能得闲,他得赶到不远处的菜市场购买第二天的食材。之后,匆匆忙忙吃个午饭,夫妻俩又开始择菜、洗菜,打扫卫生。

  “我们现在条件艰苦点,多赚点钱,等条件好了,就把父母和孩子接到宿迁一起生活。”童其元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孩子,还要照顾患病的姐姐,这一切都让夫妻俩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在包子铺的二楼,一个不到40平方米的地方便是他们的住所,条件很简陋,但却充满了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的生活气息。

  谈起未来的打算,童其元告诉记者:“我们在宿迁生活六年了,越来越喜欢这里。大儿子快上大学了,希望他将来能到宿迁工作,我们一家人打算把宿迁当作第二故乡。”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童其元和王菊香夫妻俩正用一笼笼包子、一碗碗粥逐渐实现属于他们的幸福人生。(肖伟伟 张碧晴)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