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一年多 从大数据看取得成效
2018-04-19 09: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锦华名园小区积分兑换点

  中国江苏网4月19日讯 2017年3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宿迁也积极加入“生活垃圾分类”行列。去年3月由宿迁市城管局联合北京环卫集团在市区金田湖畔、格林上郡、锦华名园等6个小区设置了试点,并进行“e资源垃圾分类”的尝试。市民可用垃圾兑换积分,而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一年多时间过去了,市区垃圾分类试点情况怎么样?推广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调查。

  运行一年多试点小区明显有变化

  4月18日一大早,记者第一站来到了宿豫区中通名仕嘉园小区。在小区西门口,北京环卫集团的推广、宣传者们正在和来往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远处的新型垃圾分类站区别于之前投放的老式分类站,由蓝红灰3种颜色区别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每个箱体详细地标示了不同垃圾属性的图标,清晰明了,即使不认识字的人也可以准确投放。居民微信扫码“e资源”,注册后就可以领取e资源使用包,在分类打包好的垃圾袋上贴上使用包内的二维码,投递到小区垃圾分类箱中,1-2个工作日就可以通过e资源微信服务平台查询积分了。

  据宣传者张女士介绍说:“报纸每公斤可兑换120积分,泡沫、塑料和铁每公斤可兑换60积分,手机每个可兑换300积分……同时,大件可回收物品还可以预约上门回收。登陆积分商城或每月固定时间在小区都可以使用积分兑换礼品。”

  记者联系到垃圾回收员胡师傅,现场打开了中通名仕嘉园小区垃圾分类箱,查看昨天的垃圾分类情况。首先打开“可回收”箱子,里面有冬季的棉服、鞋子、纸箱和玻璃瓶;然后打开了“有害垃圾”箱子,里面仅有一个圆形灯管和两节电池;最后打开了“其他垃圾”箱子,里面果皮、纸张和生活杂物较多。

  第二站,记者来到经开区中豪国际花园小区,小区南门入口设立了“再生资源体验馆”。据了解,这个体验馆在去年11月份建立,是社区垃圾分类回收的便民服务站点,这里提供再生资源分类回收、生态积分兑换、旧物交换、代收发快递等服务。同时提供各类自助终端机服务、社区环保生态公益服务、生态产品展示体验、高端环境治理等便民服务。仅一路之隔的中豪国际星城小区,没有进行试点。记者走访发现,小区内垃圾桶基本是“清一色”垃圾桶,虽然桶身标着“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但里面的垃圾混合在一起,并没有分类。

  位于宿豫区的锦华名园小区属于去年第一批的6个试点小区之一,垃圾分类和投放量情况明显好了很多,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也增强不少。

  “正值春夏换季时期,生活垃圾分类还是以旧衣服居多,我们从各个小区收回的垃圾经过居民的粗略分类,但仍要在我们分类仓库进行更细致地分类。市区的原先6个垃圾分类试点目前增加到现在21个试点,我们公司一共有六辆垃圾回收电动三轮车,其中一辆是有害垃圾回收车。垃圾分类箱是每天一清。”北京环卫集团项目经理凌云介绍说。

  74岁老奶奶家积分排第一

  记者来到北京环卫集团京宿数据中心,从后台大数据了解到自2017年3月份以来,已经注册“e资源”的居民有1万多户。市区试点的积分情况也大不相同,宿城区当前积分为32.3万分,累计积分为48.9万分;经开区当前积分为18.4万分,累计积分24.9万分;苏宿园区当前积分为13.7万分,累计积分19.4万分;湖滨新区当前积分8.6万分,累计积分12.1万分;宿豫区当前积分11.3万分,累计积分18.2万分。

  从用户积分统计来看,宿豫区锦华名园小区的一户人家从2017年11月开始到现在回收次数共47次,累计积分约3.7万分,居市区每户累计积分之首。本以为是个年轻家庭,没想到是户老年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丁奶奶今年74岁,家里除了老伴还带着一个残疾孩子生活。“没想到自己会排名第一,小区里推广垃圾分类后,平时闲着没事就和老伴一起回收垃圾,换取过食用油、肥皂等生活用品。”丁奶奶笑着说。

  垃圾分类推广难 对居民仍以激励为主

  “收回来的垃圾通过机器传送、分类、打包、称重、扫码流程进行。可回收、有毒有害垃圾在我们的分拣中心里进行分类和打包,可回收物运送到北京环卫集团下属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进行再利用,有害垃圾运送至宿迁环保局下属单位集中处理,其他垃圾由小区物业、环卫部门来处理,带水汁的厨余垃圾分给光大环保(宿迁)能源有限公司处理。由此可见,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将推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北京环卫集团项目经理凌云带领记者参观分拣中心时说。

  记者看到在分拣中心的分类里以衣物、泡沫和纸箱较多。凌云对记者说:“垃圾分类目前还有很多推广难点,如有的物业公司不配合,不给放置垃圾分类站和宣传点。目前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去约束居民要垃圾分类,我们现阶段仍以激励为主。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要长期推广才能见成效。”(张俪馨)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