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三代宿迁气象人讲述他们的“问天”之路
2018-03-23 08: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3月23日讯 了解一场雨的“前世今生”,为一场风把好“来龙去脉”。天气瞬息万变,难以做到完全摸透它的脾气。对于预报员来说,每天要根据最新的监测信息,随时订正预报,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宿迁气象局(最初称为宿迁县气象站),从建站至今60年过去了,宿迁“问天”人克服重重难关,观云测天,深情而执着地守候着这片古老大地。3月23日,是第58个世界气象日,这一天,让我们走近老中青三代“问天”人,触摸这张“智慧气象”为城市生活撑开的“防御网”。

  60后“问天”人吴新胜:用奉献和任劳任怨对天气“察言观色”

  如今的天气预报员坐在电脑前,看着卫星云图、雷达图像、各地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就能做出关于台风的预报。但在过去,预报员可没有这么便利的条件。吴新胜出生于1963年,当时人们对天气预报员这一职业还没有很多了解。1979年,吴新胜考取了扬州水利学校气象专业。1982年7月,吴新胜成为了一名宿迁“问天”人。

  据吴新胜介绍,宿迁县气象站始建于1958年10月。当时,只有1名刚从淮阴农校毕业的气象技术人员带领2名工人进行气象观测和收发天气预报,站长则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

  吴新胜说:“我刚来到宿迁县气象站时,那时的天气预报员只有8个人,宿迁只有一个观测点观测天气。”吴新胜表示,除了通过本站收集观测到的资料,天气预报员还需要在每天早晨6点收听省台发布的天气情况,并根据数据填好天气的简易图,从而通过等压线等测算出宿迁的天气。

  在吴新胜的字典里永远记录着“认真”二字,他说:“既然我做了一名气象工作者,那就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从事气象工作,为一方百姓做好天气守护者。”36年的气象预报生涯,吴新胜经历过很多次重大的灾害性天气。1998年全国很多地方在发洪水,“坚决不能出现气象数据的漏报”,当时这种信念在宿迁“问天”人的脑中徘徊,吴新胜和他的同事们在站里连续吃住了整整一个月,他们用实际行动保证了气象数据的连续性。吴新胜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们这代气象人身上的精神,那就是任劳任怨!”

  80后“问天”人张莹:用专业和胆识“监护”天气“心跳”

  今年34岁的张莹出生于贵州,2009年,张莹正式成为了宿迁“问天”人中的一员。张莹说:“我来局里的这一年,应急卫星移动气象台正式投入使用,这也算是我和宿迁气象缘分的开端。”据张莹介绍,宿迁气象之路的发展越来越贴近民生。张莹表示,1996年10月20日,地级宿迁市气象局正式成立。此后,713天气雷达落户宿迁,大气监测自动化工程全面铺开;1996年,“96121”气象语音自动答询系统正式上线,满足了不同人群对多种类型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1999年,宿迁市第一次采用新型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设备,顺利完成首次人工增雨任务;2002年,全市防雷机构全部进入地方行政审批大厅,进行一站式服务,为全省第一家;2004年,启动骆马湖风能资源评估项目,首开国内内湖风能资源评估的先河;2005年,全省第一个负氧离子生态观测站在宿迁建成并正式运行,10月,宿迁市有了自己的电视“气象先生”、“气象小姐”,从“口播+字幕+主持人配音”,到真人手指卫星云图,气象服务更加贴近民生、服务民生。

  当谈起预报生涯中难忘的记忆时,张莹表示,2014年6月,夏季高温少雨使“两湖”(洪泽湖、骆马湖)水位一度逼近死水位,旱情堪忧;同年7月份,又迎来台风“麦德姆”的挑战,局部地区出现2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严峻的防汛形势、紧张的服务任务使汛期值班人员没有了休息时间,一次次恶劣天气见证了宿迁市气象人防汛抗旱战役。张莹说:“我们常常要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做好预报,并在恶劣天气来临后做好监测,这就是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虽然单调乏味,但我们乐在其中!”

  张莹表示,气象服务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预报工作做到防灾、减灾,所以气象的预报、预警信息只是单纯地传播出去是不够的,还要让公众在得到信息的同时,可以理解其内容,懂得如何去使用,这就是我们做气象服务的宗旨。随着各种客观预报方法越来越多,天气预报的误差越来越小。他们这代“问天”人用专业和胆识“监护”着这座城市的天气“心跳”。

  90后“问天”人王锦杰:用智慧和坚守坐看“风云变幻”

  去年7月,出生于1992年的苏州帅小伙王锦杰成为了一名宿迁天气“守护者”,他是宿迁市气象局年纪最小的一名天气预报员。当记者采访时,王锦杰不时地看向电脑屏幕,近一年的工作让他习惯性地看向气象监控资料,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据王锦杰介绍,最难预报的天气包括强降雨、强降雪等。预报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他们必须根据电脑数值预报情况、气象图情况再加上从业经验,随时对当前天气情况进行订正预报来确保天气预报的准确。

  王锦杰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当问及他如何看待这份工作时,王锦杰表示,虽然天气预报工作很辛苦,但是这份工作值得坚守。王锦杰表示,每天6到7个小时盯着电脑屏幕,眼睛干涩,腰酸背疼对他们而言已是家常便饭,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准确预测出了天气,这种感觉很自豪。王锦杰说:“现在的气象越来越‘智慧’,使得天气预报精准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宿迁市气象局紧紧围绕“精细服务”的原则,极力打造符合宿迁实际、彰显宿迁特色的信息发布模式,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气象服务优质品牌,“渔民管家”“渔船保姆”“花农管家”“养殖贴士”、农业保险气象预警服务工程,特别是2014年形成的环保气象合作新格局。去年,新一代天气雷达“璞玉”正式投入使用。随着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动工,掀起了宿迁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新高潮:风廓线雷达和生态气象科普馆建成、信息处理中心、气溶胶观测、全市雨量站、温雨站的升级改造和乡镇自动站建设任务完成、多要素区域自动站全覆盖、我省首套地级移动计量检定系统落户、骆马湖水质监测自动站气象观测部分基本完成。(顾园园 王艳珅/文 杨群/图)

标签:
责编:顾伟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