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跨越时空窥探宿迁关口风云
2017-11-22 09:3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1月22日讯 大家都知道,宿城区项里街道辖区有个叫“东关口”的地名,它是“老宿迁”的一个地标,承载了诸多的历史文化。何为关口?在历史上宿迁有多少关口?关口是个什么地方?它在当时的经济社会中起到什么作用?宿迁市历史文化学者王晓风经过认真考察,并翻阅诸多历史资料,给我们展示了诸多有关宿迁关口的真容。

  宿迁关口起源于元明之际

  据王晓风介绍,宿迁关口起源于元明之际,在清代以后隶属于淮安榷关。淮安榷关是明清时期全国税收的“第一关”。淮安榷关当时下属有3处分关,分别为宿迁关(简称宿关)、徐州关(简称徐关)、海州关(简称海关)。由于宿迁县城地处黄河、运河两大水运航道的重要节点,故而,宿关是3大分关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明代的宿关设在县城西侧的黄河航道上,当时相对独立,并非属于淮关管辖。在清代康熙十七年后,皂河开通,淮关才在皂河石勘处另设巡关。康熙年间《宿迁县志》记载:“皂河集,在顺德乡,去治西北四十里,为板闸户部巡关。”板闸户部巡关,即是淮安榷关,坐落在今天淮安市区东南板闸古镇。

  康熙年后,中运河完全开通,来往商船基本上都改道中运河,遂在宿迁县城东南一公里左右的中运河上设立税关,称为宿迁东关,并保留了黄河航道上的关口,称为西关。宿关隶属于淮安榷关后,皂河关口改属宿关管辖,名曰皂河税房。另外又在小河口、六塘河、仰化集、骆马湖五坝口等5个交通要冲之地都增设了税房。宿关总办公署在宿迁城南门外,称为宿迁上关,过往宿关的商船应缴税银低于一两者,在东西关或各税房办理手续,一两以上的都需到上关办理。

  宿关在雍正年代之前,并非属于淮关管辖,先后隶属过中河工部分司、淮扬道、运河同知、中河分司、淮徐道等。《淮关统志》记载:“宿关旧属淮徐道兼理,自雍正五年,准广东总督孔代河道总督齐口奏:淮徐道有经管河工河库之责,最为紧要,不能分司税务,请择就近贤员赴关管理。雍正五年七月,奉旨:‘宿迁关税务,着交与年希尧就近兼管。钦此。’自此,淮安关兼管宿迁关税务。每年额征银五万两,分钞、税、石、契四项。”

  民众反抗腐败官员剥削

  作为宿关的上级,淮安榷关的收入惊人,每年数以万计的漕船超额夹带要收税,大宗的淮北盐过关要收税,南货北上、北货南下要收税,皖豫出产品东下也要经此纳税,其管辖范围大、卡口多。包括今天的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徐州等省辖市的28个县区,故而淮关在全国知名度非常高。

  不过,收上来的银子未必全部落到国家财政收入,因为榷关用人达千人之多,书办、算手、承差、听差、枪手、缆夫、旗牌,甚至有捆绑手、印刷匠等,其工资费用居高不下,作为长官的榷关监督,不仅薪金丰厚,养廉银就达到每年一万两。至于暗地里的灰色收入,更是无法计算。淮关监督的灰色收入太大,且难以查究。

  清代道光间著名学者黄钧宰在其《金壶七墨》中有这样的记述文字:“淮关额税二十万,而岁征于商者,莫知其数。自监督左右,下至环关而居者,靡衣鲜食,咸取给焉。”黄钧宰还在这里记叙了他亲眼所见的一件事情:他有一次经过淮关的时候,正是冬天的黎明时分,船民和商人们都被冻得浑身颤抖,等到红日东升之时,才看见很多人簇拥着一个锦衣华服的年轻人来到这里检验报关的货物,凡是官船前来报关的他都点头认可,最后是一个破旧的货船,他便带领随从上船一一检验,发现实际装载比报关的货物要多,遂大发雷霆,其手下的仆人拿起鞭子抽打起船家和货主,并将他们用绳子捆起来牵走。黄钧宰看到这个情景,询问自己乘船的船家:“这是淮关的什么官员?”

  民国初年缪荃孙主编的《江苏省通志稿大事志》中曾有记载:“乾隆八年二月丁亥,以宿迁县人季子圣等纠众阻挠榷关抽收粮税,命德沛整饬。”德沛为皇室宗亲,乾隆七年起任两江总督。当时宿迁民众在季子圣的带领下,掀起的是一场规模很大的反抗,但结局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反抗毫无疑问会被镇压。

  淮关监督重点培育宿迁关

  徐锡麒,浙江绍兴人,是民国以后第二任淮关监督,他是革命义士徐锡麟的胞弟。徐锡麟和鉴湖女侠秋瑾齐名,1907年,徐锡麟和秋瑾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浙皖起义,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了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于当年7月7日被凌迟处死,受到无数革命人士的景仰。民国后,孙中山曾亲自前往杭州祭奠徐锡麟,并追认其为首役烈士。

  其弟徐锡麒便是在这样背景下,被委派到淮安担任淮关监督的要职。其间,徐锡麒旗帜鲜明地反对袁世凯企图恢复帝制的倒行逆施行为。徐锡麒在革命热情鼓舞下,效仿胞兄徐锡麟,以一己之力扭转革命形势,遂谋划组织人马到北京刺杀袁世凯。于是他私下里重点培育宿迁关的势力,训练出一批志在革命的死士。《淮关小志》记载:“癸丑岁,党人图据南京倒北政府,既败。锡麒乃阴结宿迁、泗阳死士,谋再举。藉官差捉船为口实,派排长高玉林带卫队保护空船北上,船头立淮关旗帜,而实以枪械子弹。窑湾人阎承兆,大侠也,实预其行。至杨庄,为捐局扣留,承兆逸。”

  据《淮关统志》记载:“宿迁上关坐落宿迁县南门外,居东、西两关之中。有瓦房十八间。东关坐落在宿迁县东运河堤岸之上。距上关二里,有官房二十三间。该口河身宽阔。乾隆九年始,经奏明设立牵缆,上系巡船,挨次稽查,以杜偷漏。凡系运河经过货船,该关丁役扦量见数,核明应征船钞契税钱粮,填给印签,执赴上关交纳,登簿给票,仍赴该关验放。其税银不足一两者,即在该关征收,每日汇缴上关。据邑中耆老回忆,东关的关坝台,高达三四丈,深入河心二十多米,南北长三十米。”

  宿迁关建筑被侵华日寇炸毁

  宿迁的西关原为明代设在黄河航道上的税关,历史最为悠久,坐落宿迁县城西侧黄河堤岸之上。《宿迁县志》记载:“同治元年,因黄河改道,河道淤浅无法行船,来往黄河之客商基本绝迹,便在黄河东岸通道上改设旱关,继续横征暴敛。宿迁民众不胜其苦。”

  当时的宿迁民众在本地候选县丞叶兰皋、监生陆文渊、候选理问黄峻业等士绅带领下,向江苏巡抚上书要求裁撤宿迁西关,呈文中说:宿迁西关设立之初,可向淮关报解税银四十余万(指制钱),而今不足以前十分之一,宿迁连年遭受荒年兵灾,民力疲惫,商贾稀少,而宿关征敛却变本加厉,以前在河道上征收来往客商船只,现在连肩挑背驮的小商小贩也要征税,甚至连存在家里的粮食货物也要上门征税,一旦老百姓拒交,便以抗税之名告诸于官,弄得民不聊生,老百姓三餐无以为继,只好购买豆饼充饥。但关吏却以豆饼为油粮的名义登门征税,造成宿迁西部地区四十多家油坊只好关闭歇业。城内六家油坊只剩下一家苦苦支撑。城内原有数十家烟店、布铺,更是被重税冲击得只剩下六家还在开门营业。

  同治七年,两江总督马新贻据情奏准朝廷,准予裁撤宿迁西关。而宿迁关经过徐锡麒事变后,其人员和实力都遭到很大的破坏。北伐革命成功以后,国民政府纳入现代税务体系,淮安榷关和宿关都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废除,其大多数建筑和设施都在日寇侵华时期被敌机轰炸,损毁殆尽了。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