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口桃花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体验。
中国江苏网10月13日讯 一个是“中国水蜜桃之乡”第一镇———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另一个是正在崛起的“江苏生态大公园”中“生态大果园”———泗阳县卢集镇,两地相距600多公里,发展思路、发展阶段、发展模式虽不尽相同,但从深层视角和全新思维来审视,两地的发展理念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溪口,以“桃”为媒,发展桃花经济;卢集,以“果”为本,发展生态经济。总体而言,两地均依托各自良好的生态资源,通过深度融合,将之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精心描绘了一幅“生态美、生产绿、生活好”的绿色发展新画卷。
近日,日报“践行生态路 共筑绿色梦”全媒体采访组一行来到溪口镇,好故事、好基因、好气质的“三好表现”既让人不禁称赞,同时也有诸多启示。
“讲”好故事,“桃花盛开”在溪口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故乡,桃树倒映在明净的水面……”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老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感动了几代人,激发了人们对美好故乡的眷恋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而在今年3月,《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曲展览馆在溪口镇正式开馆。为一首歌专门建立展览馆,奉化开了全国先河。一首歌、一个地方,两者有何联系?
事情还要从2015年说起。当年4月,在央视综艺频道《非常6+1》节目中,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讲述了由他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背后故事:当年激发词作者邬大为(祖籍奉化)创作歌曲灵感的“小战士”就是奉化溪口人。至今,邬大为还清晰地记得那位“小战士”的模样:20岁左右、1.7米的个头、眼睛大大的,看样子和听口音就知道是南方人。可惜当时现场人很多,他没来得及问小战士的姓名……
“这首歌唱的是奉化。”此消息经媒体报道后,溪口镇党委、政府就发动村干部,通过各种渠道查找那位“小战士”,一星期后,找到了最为吻合的是“小战士”王武位,遗憾的是他已经过世。
这件事也引起了奉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区不仅为寻找当年的“小战士”作出努力,还邀请了蒋大为、邬大为出任奉化城市形象大使,两人欣然接受。同年5月,邬大为来到奉化,看望“小战士”家乡的桃园。
2016年,歌曲演唱者蒋大为和词曲作者邬大为、铁源相聚奉化溪口镇,共同参加奉化水蜜桃文化节,这是三人30多年后首次“团聚”。期间,邬大为拿起笔动情地在纸上写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就是奉化。蒋大为也表示,这个歌曲的故事真正圆满了。
如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已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奉化也日渐享誉全国。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前来歌曲展馆参观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查史料、观展板、看工艺品,领略“小战士”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顺便体验桃花盛开或桃果挂枝的喜人景象。
而泗阳县卢集镇,虽说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工作起步不久,但该镇致力于农耕文化、乡风民俗、乡贤乡愁等方面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积极打造富有人文情怀的特色镇村。
走进卢集镇薛嘴新型社区,一幅充满韵味的“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村道洁净,树绿花香,民居古朴幽雅,门前流水潺潺。近年来,薛嘴以“生态、宜居、活力”为发展定位,按照边界管控、提炼特质、功能优先、生态田园、因户制宜、村民参与的建设原则,打造以林果采摘、滨湖旅游、乡愁浓郁为特色的田园乡村。
“注”好基因,提品优质效益高
肉质细软、汁多味甜、香气馥郁、皮薄易剥、入口即溶……有着“琼浆玉露、瑶池珍品”美誉的奉化水蜜桃是中国优质名桃之一,也是奉化市果,在当地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全国桃果市场上也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奉化水蜜桃很多都是论个卖的,精品优质桃都能卖到20多块钱一个,即便品质一般的桃子每斤也能卖到六块钱。”在位于溪口镇的奉化区水蜜桃研究所,负责人吴大军引以为豪地说,奉化水蜜桃的“高身价”离不开当地政府对品种选育和技术创新的重视,平均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高达60万元,专门用于水蜜桃科学研究、品种选育、生产示范、技术推广等工作。
经过多年的自身技术研发和外来品种引进,目前,奉化水蜜桃品种有早露露、雪雨露、沙子早生、湖景蜜露、玉露等众多早中晚熟品种,水蜜桃上市供应可达120多天,不仅拉长了水蜜桃供应周期,也形成了“人无时我有”的比较优势。
在吴大军看来,种植面积大并非意味着桃子产量高、质量好,选好品种和技术栽培很重要。由于历史原因,奉化区水蜜桃长期以散户种植为主,种植品种、规模、品质都存在一些问题,且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弱,更难形成品牌效应。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奉化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防治、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的“五统一”。
首先,申请具有标志性的区域品牌“奉化水蜜桃”和产品商标,并专门制定品牌保护规则和管理办法;
其次,从1998年起,制定奉化水蜜桃生产技术标准,还先后参与浙江省、宁波市的标准制定,目前“三个标准”同时使用;
再者,引导推动成立合作社,吸纳大批散户、大户入驻,对规模以上的农业主体实施资金补助,同时统一组织有执业资质的主体,如大户、专业合作社、专业村实施病虫害防治;
还有,采取线上和线下“两条腿”销售模式,在每个村配建批发市场提供购销场地,利用农村淘宝帮助桃农“网销”,两者占比分别为50%和30%……
此外,奉化还在溪口镇推广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水蜜桃种植基地配备监控设施,把所采集的数据传送至区农林局指挥中心,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可溯。只要扫描产品包装上二维码,采购水蜜桃的游客和经销商便可得知产品的生产信息,此举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与推广。
综合施策、多力齐发下,奉化水蜜桃的“基因”更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奉化水蜜桃种植面积达5万亩,其中,投产面积有4万多亩,从事水蜜桃生产的农户近15000户,有些村85%以上农户都种植桃子,亩均收入从起初的三四千元增至近万元。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集中连片种植水蜜桃就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而卢集镇则依托“大湖大田大果园”的资源禀赋,将“生态+”与结构调整深度结合,通过扩规模体量、强功能提升、优服务体系,年内把特色林果面积扩大至1万亩,其中农民直接参与经营1000亩,真正让农业结构调整“调”出更多的富民效应。
“修”好气质,桃花经济“钱景”无限
仲秋时节,来到溪口镇新建村的“世界桃街”,山水环绕间,1300多亩桃树依旧生机勃勃,这里汇集了150多种名优桃树品种,而这也是一年一度“奉化桃花节”举办地的核心区之一。
“别看现在有点‘冷清’,每年桃花节期间,这儿是‘人挤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会来此赏花游玩。”溪口镇相关负责人说,奉化桃花节就是从溪口起步的,后经不断丰富拓展和提档升级,成为区级层面的一项重大活动。
作为奉化水蜜桃主产区之一,溪口镇这些年除了在产桃、卖桃,还在大力发展“桃花经济”,源源不断地从桃中“掘金”。以桃为媒,喜迎八方来客,由桃花节带动起来的旅游业便是有力佐证。
“花海悦跑”海峡两岸山地桃花马拉松、“倾听花声”宁波湾桃花源音乐节、剡溪流动风景线“群星大舞台”……今年3月举办的2017奉化水蜜桃文化节,吸引了日以万计的游客在观赏溪口人文山水景观的同时,也领略了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和无穷乐处。
在溪口镇新建村党支部书记唐敦大看来,桃花节已不是简单赏花节,更是一种“采购节”“美食节”。每年的桃花节,仅新建村每天就能接待3万多人次的游客,很多村民都会在村道边摆摊设点,售卖自家生产的土产品,说赚得“盆满钵溢”也不为过。
村民单亚萍便是其中之一。今年,她在花田外摆摊卖茶叶蛋,生意非常好。“新建村因桃花人气暴增,我正常一天能卖800多个茶叶蛋。”单亚萍回忆说,每天光卖茶叶蛋的收入少时有500元,多时超过1500元。
不仅如此,桃花节触动了“新经济”。因桃而扬名、因桃而兴的新建村,在引导村民大规模种植水蜜桃的基础上,还积极推动草莓、葡萄、竹笋、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发展农家乐、采摘园。
“无论哪个季节来新建村,游客都能欣赏到各种花卉景观、品尝到美味的农产品,今后还能住下来。”唐敦大指着一处正在扫尾的项目说,村里今年投入200多万元,将16间废弃的校舍改造成为民宿,目前已完成工程总量的90%,明年还要在周边开办一个大型农家乐,逐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一个“能吃、能玩、能住”的休闲旅游区。
将“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卢集镇同样不遗余力。以省级成子湖旅游度假区为依托,该镇今年对330省道沿线12家规模林果家庭农场进行改造提升,发展一批优质采摘园、农家乐,打造品牌产品,形成有影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把生态建设与文化旅游相结合,重点发展观光采摘、文化体验、精品民宿、农家乐等休闲业态,为片区群众拓宽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记者手记
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中“生态大果园”,卢集镇发展定位准确,思路清晰,也在稳步推进。而在培育新的特色和优势方面,不妨学习溪口镇的“三好表现”,并加以借鉴和实践。
一、要会讲故事。农产品既“叫好又叫座”得益于品牌宣传助力,而讲好故事尤为关键。首当其冲的是要有好的内容,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当地文物、历史、典故、传说等文化资源,以一种刨根问底的决心“找料”。在讲述形式上也要充分发挥乡贤、名人等群体的影响力,把故事以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
二、要会提“品牌”。真金不怕火炼,农产品走俏市场,说到底靠的还是打造品牌。“品”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品种”,其次是“品质”。既要选择好主导品种、打出拳头产品,也要做好“外引内培”、品牌推广等工作。
三、要会做“加法”。保护生态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发展生态经济实则上处理好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发展特色农业便是一种有效形式。农业不再是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可以融合多种业态,营造可观赏、可体验的“风景”,进而催生“附带经济”。(日报全媒体采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