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节后不少老人患上假日综合症 有人想孙女想到失眠
2017-10-13 11:0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0月13日讯 不想上班、不想工作,今年中秋节加上国庆节,8天假期让不少年轻人总是抱怨:过节的时间总是很快。而面对全年都是假期的老年人,8天长假对于他们来说,看似很普通,却是一次亲情的相聚。假期结束了,面对瞬间冷清的家,不少老年人也患上了假日综合症。

网络配图

  从热闹变冷清 老人从高兴变失眠

  “8号上午走的,下午就想外孙女了。没办法,她们工作都很忙。”住在宿迁市区中豪花园小区的陈秋岚说。最近一段时间陈秋岚总觉得失眠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她一直认为外孙女还在身边。每当她躺在床上时,脑里都是儿女、孙女的影像。因为通过视频看见母亲日渐消瘦,精神状态不好,在昆山工作的张女士又急匆匆地赶回家,把母亲接到昆山住了一段时间。

  “这次放假,我们全家足足在母亲这待了7天,陪她出去游玩、陪她说话,老人很久没有这么高兴了。大家突然一走,老人就有些适应不了了。”分析母亲突然精神不好的原因,张女士认为都怪自己平时陪伴的时间不够。

  无独有偶,住在市区虹枫老年公寓的赵永前,中秋节时在儿子家待了几天,总是觉得不习惯,又急匆匆回到了养老院。“早上做会早操、中午看看电视、下午打一会麻将。这样的生活已经习惯了,回儿子家反而不适应了。”

  在养老院的接待室,工作人员拿出一本探亲家属登记册,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探访记录。“家属每个月来探访老人的次数都差不多,但老人在这里住的时间越长就越不在乎儿女来探望的次数。”这位工作人员说。

  平时关心太少 老人易患假日综合症

  本周末,一场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讲座即将在宿城区凤凰社区举行。“辖区里有不少空巢老人,过节的时候子女们都回来了。现在假期结束了,热闹的家也变得冷清起来,很多老人就觉得很难适应。前几天,我们有一位志愿者接到一位老人的电话,这位老人没有其他要求,只想找个人说说话。后来,这位志愿者前去拜访这位老人,才发现自从孩子走后,老人已经三天没出家门。我们举办这个健康讲座,就是希望老人能够及时地调整好心情,让自己的身心始终保持健康的状态。”凤凰社区志愿者曹红娜说。

  假日综合症不是年轻人的专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秋菊告诉记者,生活中,有不少空巢老人的心灵被孤独感所包围。孤独感不同于孤独生活本身,它是老年人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所遗忘,而在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是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结果。假日后,老人变得空虚甚至是孤独,主要是子女平时的关心太少。

  事实上,现在的老人早已不仅仅满足于一日三餐饱的基本物质生活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张秋菊说,老年人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全社会应该高度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让他们的老年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子女多一些陪伴 老人多一些理解

  老人如果长期处于孤独、压抑的心理状态,很容易焦虑,也容易身体不适,最常见的就是消化道方面的问题,如吃不下饭、腹涨、消化不良。

  张秋菊建议,因为工作忙碌,子女还应该保持一定的频率,与父母沟通。“现在通讯手段这么发达,平时的QQ、微信视频,都能极大地满足老人们的需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想孩子们了,就可以通过视频交流感情。”

  子女多主动关心,老人也要学会自我调整。张秋菊说,老年朋友应该认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业,哺育自己的后代,应该是子女成熟的标志,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

  当自己感到孤独时,可以制订一个计划,给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与外界交往的任务。开始时,交往任务可以简单一些,然后逐渐加强交往的难度。在与各种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尊重别人的特点与习惯,努力与人和睦相处。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情变得开朗。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