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泗洪那埋着日军的“将兵墓”“自曝”当年侵华罪行
2017-09-19 09: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9月19日讯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战争虽已远去,但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它留给中国人的伤痛永远不会消失。尽管,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残忍的屠杀,可在泗洪县朱家岗烈士陵园内,一直埋葬着13名侵华日军。陵园自1943年建成以来已3次修缮,这座侵华日军合葬墓“将兵墓”依然保存至今。

张道干

  历史虽已走远 记忆仍然清晰

  9月18日,记者走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以及朱家岗烈士陵园修建者的后人,还原这段历史。

  在朱家岗烈士陵园内,距73座抗日烈士墓约20米远的地方,一直埋葬着13名侵华日军。家住泗洪县界集镇杜墩村96岁抗战老兵张道干是朱家岗战斗的亲历者,他亲手埋葬了这13名侵华日军。

  张道干,1942年参加苏北金锁区武工队,1942年12月他跟随时任泗洪县金锁区区委书记兼区长的马振藻参加朱家岗战斗。据张道干回忆,10日凌晨,战士们都准备休息了,日本鬼子突然来到泗洪县曹庙乡境内的朱家岗西北角偷袭,惨烈的战斗就此打响。当时战士们手榴弹、子弹全部打光后,就用老百姓家的农具铁锹、叉子跟敌人拼,一直战斗到午后。

  当时,张道干正随马振藻参加外围战斗。张道干告诉记者,当时马振藻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组织地方武工队与民兵组织向朱家岗靠拢。他和战友带着土枪、大刀、农具于中午时分赶到了朱家岗,赶到时看到鬼子正往新四军驻地猛攻,他们就在鬼子的身后开枪,并高喊“杀鬼子”。鬼子一看前后都受到攻击,再加上骑兵团先赶到的几个骑兵,也在外围高举战刀大喊杀鬼子,鬼子觉得情况不妙仓皇逃跑。下午4点左右,九旅旅长韦国清率主力赶到,26团易守为攻追击残敌。傍晚时分,朱家岗战斗全面告捷。

  这场战斗打了18个小时,600多名新四军战士打退了日军对朱家岗的7次进攻。至10日晚上,敌人扔下来不及抢走的13具尸体逃跑。战斗中,新四军26团有73名指战员为国捐躯。

  为了纪念朱家岗战斗和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1943年10月10日,当时的新四军四师决定修建朱家岗烈士陵园,立碑建亭,修筑公墓。时任曹庙区委书记兼区长、武工队政委马振藻,带领当地群众主持修建朱家岗烈士陵园。

  他们亲手埋葬13名日本兵

  据马振藻的妻子杨美田回忆,当年她刚到泗洪不到两个月,就赶上了朱家岗战斗。1942年11月底,徐州的日军1万多人在骑兵、坦克、飞机配合下向当时的金锁、青阳根据地扫荡。12月初的一天,丈夫马振藻带领金锁区大队和武工队配合新四军一个团袭击了占领青阳的日军。隔一天晚上,日军的几千人包围了朱家岗新四军一个团,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开始,新四军四师一个团与包围的敌人血战,后来到第二天上午,丈夫马振藻带着乡干部和几百名地方武装在朱家岗东部一带阻击敌人,并打死了十几个日本鬼子。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到了天快黑时,韦国清首长带着骑兵团加入了战斗。在被包围的新四军、地方武装和骑兵团的合力反击下,很快就把敌人打败了,并且乘势追击,拔掉几个日军炮楼,收复了金锁镇,把敌人彻底赶出了根据地。

  杨美田告诉记者,这次战斗打死了两三百名日本兵,取得了重大胜利。战斗中,她负责后勤工作,动员群众和民兵给前线的战士们送饭,用门板和绳子绑的担架抬回受伤的战士,打扫战场。当时区大队、武工队、几个乡的民兵也死了不少人。第三天打扫战场时,部队牺牲的战士集中埋在了朱家岗,当地的牺牲的区大队、武工队战士和一些民兵则由各乡各村老百姓拉回去自己掩埋。

  杨美田说,她和丈夫马振藻、张道干等人一起打扫战场,发现了被打死的十几个日本兵,其中还有个女兵。马振藻说,他们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牺牲品,也是爹妈生养的,就下令挖个大坑,把他们的尸体埋在了离新四军烈士不远的地方。到第二年秋天的时候,上级决定在埋葬烈士的地方建立朱家岗烈士陵园,马振藻是曹庙区委书记,接到师部和县委命令后,就亲自组织人马建起了陵园。

  “将兵墓”彰显中国军民博大胸怀

  据马振藻的儿子马希林介绍,父亲生前曾多次跟子女讲述朱家岗战斗,还告诉过他当时为了修建陵园,除了各级政府拨款外,当地各界绅士和群众也自愿捐赠了钱财和物料等,由于人力、财力困难,直到1943年10月初,才开始动工兴建,历时40天,1943年12月竣工。

  后来,淮北日本反战同盟支部在日军合葬墓前安放一碑,碑文内容为:日军千余名和新四军作战之后,1942年12月10日冬,小队长以下13名令人惋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地告别了父母妻子而长眠于草根。新四军把死者尸体给予埋葬,这表明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及日本军部和大资本家谋私利为目的的罪证。

  在同一个战场、同一次战斗中,敌我双方的阵亡者共葬于同一墓地,也许在世界墓园史的记载中绝无仅有;也许在这个世界上,唯有中华民族能有如此博大的胸怀。2015年11月底,挪威心理学家毕雅特女士在参观朱家岗烈士陵园得知“将兵墓”的故事后,感慨道:“这是一段彰显中华民族博大胸怀的感人故事。”

  博大胸怀,源于中华民族的淳厚、宽宏与理智。75年了,“将兵墓”既是展现中国人民博大胸怀的“宽容碑”,更是日本侵略者罪恶的铁证,任何人都不得无视和抹杀那段历史。而对于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张道干老人来说,他希望“将兵墓”的故事流传下去。将来,等他离开后,能和朱家岗战斗牺牲的战友们葬在一起,永远见证这段历史。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