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侯永兴:赴坦桑尼亚工作 是宿迁医疗援外第一人
2017-09-07 15: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侯永兴(左一)和他的坦桑尼亚徒弟华特曼

  中国江苏网9月7日讯 85岁的侯永兴家住宿城区马陵小区城东园区,他个子不太高,不论怎么看,都和普普通通的老人没有什么区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他是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第一位口腔科医生。1972年,他受祖国人民派遣,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坦桑尼亚工作,成为宿迁医疗援外第一人。

  他是“南医院”第一位口腔科医生

  9月6日上午,记者见到侯永兴的时候,他正在翻看从医时的老照片。据了解,侯永兴在17岁那年,到新沂卫校免费就读。由于当时赶上“黑热病”流行,医护工作者奇缺,仅仅半年时间,他就被分到农村参加医护工作。1951年上半年,侯永兴以卫生员身份参加“导沂”工程,下半年赴扬州苏北人民医院工作。1954年参加省卫生厅口腔专业调干班学习。

  1958年,侯永兴被调到原宿迁县人民医院工作。侯永兴告诉记者,他见证了医院口腔科的从无到有。侯永兴说:“起初,刚到医院时,因医疗器材奇缺,只有一台脚踏补牙机,口腔科的工作很难开展。”据了解,当时的宿迁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只有侯永兴一位医生,因一个人需要撑起一个科室,侯永兴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以上,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据侯永兴介绍,那个时候交通并不发达,很多老百姓为了看牙要从农村赶很长时间的路才能到医院。

  1961年上半年,因口腔科发展需要,医院安排侯永兴前去上海采购口腔科医疗设备。侯永兴说:“我买了几个专门看牙的椅子和牙槽外科用来拔牙、补牙、治牙的设备,当时花了有3000多元钱!”随着医疗设备的增多,从1961年下半年,侯永兴开始做一些粘液囊肿、唇裂修补等手术。侯永兴说:“当时,我成功地做了第一例唇裂修补手术,这个消息在整个县里都传开了。随后,很多唇裂的患者听到后十分激动,就纷纷来到医院做修补手术。”1962年,侯永兴前去南京口腔医院进修,并对一些口腔手术进行了实践,回到宿迁后就开展了腮腺混合瘤、颌面外科等多项手术。

  赴坦桑尼亚参加援外医疗队

  1972年7月的一天,领导找侯永兴谈话,告知准备选拔他赴国外参加医疗队。虽然当时孩子只有6岁,但考虑到国家需要,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据了解,当年底,他就与全省抽调的22人(其中女同志6人)作为第四批援外医疗队从珠江口乘坐大轮出发,经过11个昼夜航行,最终到达坦桑尼亚。记者了解到,侯永兴被分配到坦桑尼亚最大医院———列宁医院任口腔科负责医师。

  由于语言不通,侯永兴刚工作时困难重重。为了尽快掌握当地语言,侯永兴买来课本和收音机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经过半年多努力,他终于可以和病人很好地沟通。让侯永兴引以为豪的是,中国医疗队每周都要到总统住宅一次,为总统和他的家庭成员做保健工作。据了解,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第一副总统琼布也经常因牙病找侯永兴治疗。有一次,琼布患了急性牙龈炎,急着要去印度进行国事访问,侯永兴当即给他作了应急处理。访问结束回国,侯永兴又为他进行彻底治疗,解除了困扰已久的牙痛,受到琼布的高度赞扬。

  在援外的工作中,侯永兴不遗余力地推广中医技术,在做口腔手术中,他采取指压麻醉拔牙,不打麻药拔牙也不痛,受到患者欢迎。记者了解到,侯永兴不仅要为病人看病,还要手把手向非洲朋友传授医术。他在3年时间内一共带了3名护士、2个工友和5名医生。从口腔科的基本知识到临床实践,共讲授270课时、治疗19042人次、拔除病牙14960颗,施行大小手术468人次、镶牙147副。侯永兴说告诉记者,由于当时通讯落后,每个月医疗队的成员只能通过书信由轮船带回祖国。侯永兴说:“在国外,实在想家的时候,只能一遍又一遍的读家书。”1975年5月,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侯永兴圆满地完成祖国赋予的任务凯旋。1976年,侯永兴任宿迁人民医院副院长一职,分管门诊工作。

  1996年,侯永兴离休。现如今,提起宿迁市人民医院,侯永兴感慨很多。侯永兴说:“宿迁市人民医院现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服务也越来越好。看着我为之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医院发展得这么好,我打心眼里面感到高兴!”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