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4A级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一角 记者 杨群 摄
中国江苏网7月31日讯(记者 张勇 赵香 通讯员 姜军)7月17日,宿迁市委召开五届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了“江苏大公园”的深刻内涵,明确重构“1+3+3”的发展格局,对乡镇提出了按照“田园综合体、城市功能、生态涵养”分类特色发展的全新要求。乡镇已成为建设“江苏大公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生力军。
面对这一历史重任,面对全新的要求,全市各乡镇又将作出怎样的调整和发展策略?7月26日,日报采访组在对泗洪县部分乡镇及部门采访时发现,高举生态大旗,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已成为各乡镇的共同目标与追求。
一半乡镇扛起生态大旗
如果说特色发展是全市各乡镇的特点,那么生态则是泗洪县乡镇的又一大特点。
根据乡镇发展定位、基础条件等因素,泗洪县把23个乡镇相应分成了三类,青阳镇被列为城市功能类乡镇;金锁镇、双沟镇、界集镇、梅花镇、上塘镇、峰山乡、魏营镇、车门乡、瑶沟乡、归仁镇、孙园镇、朱湖镇12个乡镇被列为田园综合体类乡镇;四河乡、曹庙乡、太平镇、天岗湖乡、龙集镇、半城镇、陈圩乡、临淮镇、石集乡、城头乡10个乡镇被列为生态涵养类乡镇。
“生态涵养类乡镇,全市不足20家,而泗洪一个县就有10家,占全市总量的一半以上。”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分析认为,“生态是泗洪县的底色,这样的规划完全符合泗洪县当前的发展实际。”
为推动分类特色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突出生态富民、推进乡镇(街道) 特色发展的意见(试行)》(宿办发〔2017〕39号)文件要求,泗洪县还专门出台了相应的考评文件,对乡镇采取共性指标、个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考评,在共性指标上体现生态富民导向,强化就业创业、居民收入、镇村环境、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等指标。在个性指标上体现生态经济发展导向,田园综合体类侧重于生态产业、农业结构调整、休闲旅游等指标;城市功能类侧重于社会治理、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指标;生态涵养类侧重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指标。
“生态+农业”项目遍地开花
7月2日至3日,我市召开为期两天的全市特色农业观摩现场会,泗洪县石集乡海纳供港蔬菜基地、陈圩乡洪鲥养殖场、城头乡中国小龙虾种源保育基地三个项目,无论是在规模体量上,还是在产品质量上,都体现出“生态、高效、特色、现代”的鲜明特征,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观摩人员的一致好评。
泗洪县农委主任陈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泗洪县以农业“百园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经济。目前,不仅每个乡镇都已制定了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多个乡镇的“生态+农业”特色项目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据了解,截至目前,泗洪全县已建成41个百园工程项目,项目覆盖稻虾共作、浅水藕、碧根果、软籽石榴、中草药、循环水养鱼、蔬菜等多种。其中,峰山乡碧根果、四河乡蔬菜、魏营镇西瓜、车门乡蚕桑等一批特色农业发展基地已成为全县品牌项目。
“生态+农业“项目的效益也较为可观。城头乡党委书记裴玉龙告诉记者,目前,城头乡农民仅龙虾养殖就可实现每亩5000元以上的增收。
断臂求“绿”
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整体规划,瑶沟乡被定位为田园综合体类,目前正着力推动实施特色产业集聚工程、农业结构调整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三大特色工程”,着力打造一个特色休闲小镇,一座城郊后花园图景逐渐铺陈开来。
不过,我们没想到的是,瑶沟乡原来的最大特色是养殖业。该乡党委书记许可说,为了推动该乡生态绿色发展,瑶沟乡党委、政府毫不犹豫地取缔关闭了120户养殖场。
事实上,类似瑶沟乡这种断臂求“绿”的故事不时在泗洪县乡镇上演。
为了保护大湿地的生态环境,泗洪县实行“退渔还湖”工程。半城镇等五个沿湖乡镇集体出资,在已经退渔还湿的区域人工种植芡实、莲藕、菱角等水生植物,放养具有净水功能的螺蛳等,改善周边环境。目前,4万亩还湿区内,碧水悠悠、荷花夭夭,美不胜收。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城头乡紧邻国家4A级景区洪泽湖湿地公园,拥有3A级景区洪泽湖森林公园和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周台汴河人家旅游度假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下半年,该乡将利用这一先天优势,着力引导、鼓励和支持特色农业经营主体围绕农业生产做足“美食”“乡愁”文章,提高“一根莲藕”“一只龙虾”的附加值,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瑶沟乡也正做一篇“生态+农业+旅游+互联网”文章,计划在国道235线西侧打造5000亩生态农业基地、金海岸农庄、崔庄葡萄采摘体验园等一批生态农家乐餐饮项目。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增收渠道,向土地要更高效益,也已成为泗洪县各个乡镇努力的又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