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9日讯 翻开宿迁今年的改革“施工图”,满当当、沉甸甸,将开展52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落实5大类20项重点改革。
时间再向前追溯,在宿迁市近年的改革实践中,“试点”“率先”“首例”等关键词格外引人注目。宿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全国率先推出资格资质去行政化、“一证一号”、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四项机制”等一批原创性改革,为全国面上改革推进趟出新路,中央和省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在一个城市出现一项原创性改革已难能可贵,但宿迁市在短短几年内密集推出一系列“高含金量”的原创性改革,实属不易。昔日的“经济洼地”宿迁,成为名副其实的“改革高地”。
快人一步率先改的勇气
宿迁不临江、不靠海,且建市较晚,发展靠什么?宿迁的答案是:靠改革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
“现办现拿,快到不可思议!”前不久,宿城区莎莉美容会所老板叶英来到市便民方舟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因为实行“先证后核”,叶英从出示材料、填写申请表到阅读承诺书、签名确认,整个流程用时不到10分钟。“以往要先申请检测,等检测合格后再申请许可证,至少要跑三趟、等上一两个月,而且要花700多元检测费。”叶英说。
如今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水到渠成,是因为最初推进时“壮士断腕”、态度坚决。
“在改革初期,由非利益相关方主导改革实施,从源头上保障了改革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彻底性。”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市成立了包括纪委、监察局、编办、法制办、工商局、政府办等在内的第三方改革班组,主导改革实施。对一些利益相关方不愿放弃利益而又必须改革的事项,分别采取赎买收权、暂停行权、争取授权等方式,让利益相关方支持改革,实现增量式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不一样的决心,不一样的力度,赢得了快人一步的先机。早在2013年初,我市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不等不靠、先行先试,比全国提前近一年开展“先照后证”、并联审批、“四证(照)一体”、“一证一号”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大激发了群众创业热情。
一步早,步步早。全国首张个体网店数字营业执照在宿迁核发;我市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的地级市;开展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签订了全国首例水气热交易合同;启动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对实木地板、大米等部分工业类产品暂停行使生产许可……
改革走得早、走得深、走得远,离群众、企业满意也越近。去年,全市市场主体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新登记私营企业17004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51121户,分别增长12.16%和17.12%。
减权去利彻底改的智慧
“在宿迁一年多,实实在在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行业内都知道,办理大冰箱的生产许可证惯例要9个月甚至1年时间,在宿迁3个月就拿到了,完全出乎我们意料。”江苏双鹿电器有限公司总裁金鑫喜出望外。
金鑫的切身体会得益于我市一直将“减权”作为首要突破口,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及社会事务的过度管制。去年9月,我市正式启动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101种产品暂停行使生产许可,39种产品试行“先证后核”,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我市做法。
始终以改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做好“店小二”,我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下决心扩大改革的受益面,丰富改革内涵。
以商事登记制度为突破口,全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资格资质去行政化、非行政许可事项清理。去年,市便民方舟行政审批办件同比下降47.9%,公共服务办件同比增长12.5%。
通过一系列改革,我市一般性企业设立等待时间由过去1个多月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政府类投资建设项目综合纯审批时限由102个工作日压缩至40个工作日,非政府类投资项目综合纯审批时限由92个工作日压缩至32个工作日,大大降低了市场和社会主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既倾力打破显性的条条框框,更努力填平隐性的鸿沟。我市更加关注一些隐性的、异化的资格资质、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等权力扩张事项和组织,确保改得彻底、不留尾巴,彻底斩断权力背后的利益链条。
环环相扣系统改的坚持
2月17日,江苏京东职业技能鉴定所在京东科技园(宿迁)揭牌。据悉,京东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更畅通———把员工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内部的人才发展通道相挂钩;更实用———为员工提供更加自主的技能认证机会和平台;更优化———通过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搭建企业内部人才梯队。
在资格资质去行政化改革中,我市创新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有效补齐产业技能人才短板。截至去年底,86家企业累计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4.58万人次,涉及72个职业工种。
早在2014年,我市就启动实施“两资”改革,实施“三步走”:首先,全面放开培训,所有的培训一律与行政机关脱离;其次,下放考试项目,将政府保留的项目全部从各行政机关剥离出来;再次,放开发证,把水平评价类的证书交给有条件的企业和社会机构组织考试、实训、发证。
放活市场“无形之手”,打破市场垄断,我市还积极推动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大幅削减涉企收费项目、推进垄断性服务收费改革等,大大降低了市场和社会主体的成本。
追溯改革轨迹,宿迁改革稳步走到现在,是因为在启动改革之初就有一个系统思考、系统设计的环节。为了保障改革成效,我市制定了改革导则,所有改革都有配套文件,实现了全程监管。
一系列锐意改革的有力举措,不断提升改革“含金量”,提高群众“获得感”,更在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下,营造了良好的“小气候”。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亿元,增长9.1%;列统的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5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有10项指标近五年年均增幅达两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