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宿迁7旬老人56年前投笔从戎 最遗憾没和妻子举行婚礼
2017-05-02 09:3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马永香当年参军时的照片

  中国江苏网5月2日讯 左下角这张手工着色的旧照片,拍摄于1961年,迄今已有56年的历史了。77岁的马永香老人一直悉心地收藏着。他说这张老照片见证了他年轻时代投笔从戎的难忘经历,也记载着他对妻子胡永梅的深深内疚。“那时候因为我在部队,家里又穷,我们领取结婚证以后连个婚礼都没举行,回想起来真是一种遗憾。”马永香老人说,如今他和老伴都有幸福的晚年,相濡以沫、丰衣足食的生活,弥补了当年他们办不起婚宴的遗憾。

马永香近照

  有志向从学校走到军营

  马永香老人的家住在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乡许圩居委会,回想自己的当年,马永香老人说,他这辈子的经历,在年轻人看来像在编故事,其实都是真的。

  “我1960年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取宿迁师范学校,如果是正常学习,三年课程毕业后,将会走上教育工作岗位。”马永香老人说,就在他就读宿迁师范学校中专班一年之后,1961年7月,他响应国家征兵的号召,和不少同学一起,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军了。“那时候我们思想都很单纯,压根就没想继续读书拿文凭,然后走出校门就可以当教师。记得当时宿迁师范学校有12个班级,那一年投笔从戎的同学就有40多人,大家都加入了保家卫国的行列。”

  马永香老人回忆说,他所在的部队当时属于济南军区,自己所在的坦克二师驻扎在徐州。“我能够顺利地成为一名军人,靠的不仅仅是自己身体素质好,还有家里是贫农成分,根正苗红。”马永香老人说,他到部队以后经过训练,成为了一名炮手。因为自己具有一定文化,又能写出一手好字,后来部队领导“重用”他,安排他在连队当文书。于是,他就成为连队里人人皆知的“写手”。

  有缘分探亲找到知音人

  “那时候部队的规定是,服役满3年才有一次探亲假。在我第一次回家探亲的时候,家人就张罗着托人给我介绍对象,我的老伴就是在那一次探家的时候相中的。”马永香老人说,短暂的探亲假结束后,他告别了未婚妻,又踏上了返队的征程。

  “我当兵的时候,津贴费每月只有6元钱。因为我的奶奶年老体弱,父亲常年有病,弟弟患有肺结核病,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干活养家,生活十分困难。为了补贴家用,我的津贴费都是省着花,每个月自己零花钱不超过两元钱,结余下来的钱全部寄给家里补贴家用。”马永香老人说,过去农村特别贫穷,想想老家的奶奶和父母亲常年吞糠咽菜,他就发誓一定要勤俭节约,不乱花一分钱,把自己省下来的津贴费用在家人的生活补贴上。“那时候我的开销很少,洗澡就到营房驻地附近的煤矿去洗,理发都是战友们相互拿着理发剪解决的,除了购买牙刷牙膏和肥皂,就不会有其他开销了。”

  在马永香服役第6年的时候,又迎来了一次探亲假。“那一次回来探亲前,家人就写信给我说,我已经老大不小的了,该把婚事办了。就这样,我在1967年就结了婚。”马永香老人回忆说,那一年自己的部队驻扎在山东莱芜,在他回家探亲之前,几位战友为了表达祝福之情,就各自把部队发给的补票赠送给他,所以他有能力在山东换取了一顶纱布蚊帐,自己又买了一条床单。

  有遗憾婚姻大事很寒酸

  “我到家后,老父亲说结婚连一张新床都没有,就想把家里的几棵树挖掉请木匠给我打床。考虑到是新木料,再加上打床又耽误时间,当时连着张床也没打成。”马永香老人说,当时结婚最高档的物品,就是远在南京的舅舅给他买了一个花被面。由于当时家里没有棉花,生产队里的棉花也不允许自行销售,结果是他母亲通过各种关系,私下里到其他地方买了一点“黑市棉”,给他套了一床新婚被子。

  “那时候因为太穷了,我爱人那边当天请了几家直系亲属,在家里办了两三桌酒席。而我家就寒酸了,连一个人都没请,我们就算结婚了。”马永香老人回忆说,当时他担心岳父对他家有意见,于是他就说,他们打算旅游结婚,到部队去举行隆重婚礼。于是,他就带着新婚妻子前往南京,把自己的新媳妇带给自己的舅舅看看,然后就乘坐火车准备返回部队。“火车从南京开到徐州,我就下车了。我对爱人说,自己的探亲假即将结束,这一次去南京就算旅行结婚过了,没有必要再到部队去举行婚礼。我当时手里还有20元钱,我都给了她,叫她自己回到老家,我就去了部队。”马永香老人说,他和爱人结婚,他送的贵重礼品,就是一块用来做棉袄的布料。

  有成就教书育人大半生

  新婚燕尔就此分别,一个回到了老家,一个重返军营。到了1968年3月,服役长达7年的马永香复员,夫妻俩这才真正地生活在一起,住在老家的土坯草房子里。“那时候部队退伍安置的政策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入伍前的师范学校停办了,我不能继续就读师范学校,当时政府对和我一样从师范学校去当兵的人,退伍安置采取‘复工’的办法,把我安排在教育战线。”马永香老人说,他脱下军装以后的就业岗位是邻边的南蔡乡苏圩小学,在那里担任教师一年后,就被调到老家三棵树乡,先后在周边几个村级小学当教师和校长,直到60岁那年,他从三棵树乡中心校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休。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除了去当兵就是当了大半辈子的教师,没做过其他工作,我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马永香老人欣慰地说,他年轻时代带着满腔热忱,放弃读中专的机会,在部队摔打了整整7年时间。部队的艰苦生活,也锻炼了他不怕吃苦、勇于进取的精神。脱下军装后,政府落实政策,让他走上了教书育人的岗位。如今,他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立业,他和老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退休后,马永香为了发挥余热,一直致力于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公益事业。现在,马永香作为三棵树乡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的支部委员,热心做好当地关工委工作和化解居民矛盾工作,被大家誉为“乡贤”。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