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24日讯 “都说养儿防老,可在我们这儿有一位农家妇女,悉心照顾患病公公比女儿还亲。像这样的好儿媳,我们庄圩难找第二个!”今年90岁的原泗阳县庄圩中学老校长秦化湘拨打热线电话报料称,泗阳县庄圩乡王码村李庄组妇女尹升兰,以无私、宽厚的胸怀照顾患病公公,让其幸福地走完最后的人生,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照顾公公胜似亲生女儿
今年46岁的尹升兰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为人处世深受乡邻敬重。1993年与李业敏结为夫妻。丈夫兄弟俩,小叔子一家长年在苏州务工。尹升兰的公公叫李建平,是个普通农民,2011年婆婆病故后,尹升兰对公公说:“爹,年纪大了,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你把自己照顾好就行。”
2015年3月,84岁的李建平咳嗽不止。因为丈夫上班,小孩姑姑出嫁外县,来回不方便,所以照顾公公的重任责无旁贷落到了她这个做长媳的肩上。公公患病后,尹升兰无论多忙,有什么事情都立即放下,骑上三轮车带着公公去看病。需要买药就买药,需要输液就输液,需要住院就住院,从不心疼钱。
在庄圩医院住院,尹升兰一直陪护在身边。老人要吃什么就买什么,帮忙端茶递水、洗衣洗簌等忙个不停。“晚上为了让老人休息好,给他倒水泡脚,为老人洗脚擦干,那份细心,真是一般儿媳妇都做不到的。”与老人同住一个病房的秦化湘通过几天的观察了解,才知道服侍老人的不是女儿,而是儿媳妇,不禁连声赞叹,竖起了大拇指。
将病危公公从鬼门关拉回
尹升兰家庭经济一般,家里有8亩农田,儿子大学在读,女儿已经出嫁,丈夫每月3000多元钱是家庭全部收入。“老人头疼脑热的,花点小钱全是俺家承担,生大病住院,那是丈夫兄妹四人承担的,俺就出点力,费点心而已。”尹升兰实事求是介绍道。秦化湘告诉记者,有次他去输液时看到老人临时输液,注射室病床上仅有一床被,见此情况,作为儿媳妇的尹升兰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毛衣脱下来,铺到老人身底,把那床被盖在老人身上。看老人枕头小,头太低不舒服,她把自己的挎包取下,垫到枕头下面,这样老人头抬高了,人也舒坦多了。护士看到这些,都很敬佩不已。
2015年7月,正是农忙时,李建平打嗝不止,心里非常难受。尹升兰见状,放下地里的活,把公公送到庄圩医院检查。受条件限制,检查没有确诊。在丈夫上班情况下,她独自一人把公公带到县中医院,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膈疝病后住院治疗。丈夫请假替换她回家时,她对丈夫左叮咛右嘱咐。在中医院治疗一周,公公病情越来越重,她打电话给丈夫及孩子姑姑,把公公转到淮安大医院治疗。因老人病程长、年纪大、虽经全力救治,但依旧效果不好,最后插着氧气送回家准备后事。
尹升兰看着公公奄奄一息,不禁悲从中来,眼泪扑簌簌往下落。看到公公的求生目光,她急匆匆赶到庄圩医院,找到内科医生陈树科,说明情况后,央求一定要救救公公。
陈树科知道她对公公很孝顺,也被她的孝心打动,决定再用药试试,一针药费310元。“不管多少,只要能救孩子爷爷,就是再多也要打!”尹升兰斩钉截铁地说。一针、两针、三针、四针下去,老公公想吃饭了!此后,老公公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如果说是现代医药救了李建平,不如说是儿媳尹升兰的一片孝心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公公只信任这个儿媳妇
生过这场病后,老人患上了失眠症。晚上睡不着,非要出去转转。尹升兰依着老人的性子,近到2公里的庄圩街,远到6公里外邻近的沭阳县钱集镇。从夏季到冬季,尹升兰就这样陪着公公转。怕公公冻着,冬天她把三轮车四周用塑料布罩起来,里面铺上棉被,老人坐着,腿上身上又盖上一床棉被。每次都要转悠一个半小时,有时是晚上八九点,有时是凌晨三四点,不要说是儿媳妇,就是亲生儿子大概也很难做到。老人无论是赶集还是去女儿家,尹升兰不去,他也不去。儿子要陪他去,老人说,“不要你陪我,你太粗心,我就信浩子(尹升兰儿子小名)他妈。”
为了照顾好公公,尹升兰把家里唯一安装空调的房间让给老人住。老人年纪大,去浴室洗澡不方便,自家又没有安装太阳能,每天晚上她都要烧好水,把水兑好后给公公擦洗。特别是去年5月份老人病重后,尹升兰夜不能寐,伺候老人吃喝拉撒。最后,老人走得很安心。
“我嫁到李家20多年了,公公能行能动时为操持这个家受了很多累,我跟公公婆婆也结下了感情。谁都有父母,我对自己的父母也这样子。每个人都会老,照顾老人天经地义。”尹升兰说,朴素的话语道出了这名普通农家妇女金子般的心。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一双儿女孝敬老人,她的亲戚、邻居都把她视作敬老孝老的典型,溢满社会正能量,孝老美名传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