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聚焦宿迁首部地方性法规:守护好城市的绿色底线
2017-04-21 16:2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4月21日讯 当整个城市陷入钢筋混凝土的洪流中,当市民开始厌倦钢筋混凝土带来的“冷冰冰”,城市绿地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正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作为宿迁首部地方性法规,《宿迁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于去年12月正式实施。该《条例》也是我市在去年初获取地方立法权后的第一部法规。可以说,绿地保护成为宿迁挖掘生态资源、放大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绿色底线。

  城市绿地怎么养?如今有了条条框框

  前几天,一场阵雨过后,天空放晴、阳光明媚,当城市渐渐迈入初夏,上班的市民会感觉到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绿色气息。

  而对于园林工人杨翠霞来说,这一天是忙碌的一天。“刚刚下过雨,正是杂草生长最茂盛的时候,必须把它们清理一下,否则会和黑麦(植物名)争夺养分。”杨翠霞说。黑麦是宿迁市区常见的绿化植被一种,因为四季常青备受人们喜爱,而正是像杨翠霞这样的众多园林工人,默默地打理着这些植被,让很多市民觉得宿迁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充满生命力。

  在人民大道,这里也是热闹非凡。“绿地的养护需要长期打理,为了不影响交通出行,我们往往会在一天内安排大量人力、物力,对辖区内的绿地进行集中养护。养护内容包括:修剪、拔草、病虫害防治,等等。例如这次,仅拔草的园林工人我们就安排了四十多人,还有各种专业车辆。尤其是在植被生长旺盛的时候,平均两周就要进行养护作业,保证绿篱和草坪拥有一个常态化的美观。”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赵坤鹏介绍道。

  绿地养护作为《条例》一项重要内容,首次明确了各个职能部门对于绿地该如何“养”。

  园林局绿化管理处负责人熊梦梦告诉记者,根据条例规定,只要是政府投资公共绿地都是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专业的绿化养护队伍来管护。此外,针对绿地日常管护中,常常会遇见乱折花草、践踏草地,向绿化带里倾倒垃圾、污水,相关部门拥有了执法权,对各种违法情况的执法行为也有了法律依据。

  绿地也有层级划分,有些是永久性保护

  《条例》如何保护好绿地?记者了解到,《条例》共七章五十八条,分别规定了城市绿线、绿地养护、绿地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

  此外,绿地也有了保护等级。市住建局副局长张学武告诉记者,此次《条例》中把已建成的城市绿地分为永久保护绿地、重点保护绿地和一般保护绿地三个保护等级。“我们正在会同林业部门编列我市第一批永久保护绿地和重点保护绿地名录,永久保护绿地名录将由市政府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然后一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将在列入保护名录的绿地内统一设置相应的保护标识牌。”

  保护城市绿地是此次《条例》最大的目的,《条例》也明确多种破坏绿地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市城管局副局长冯德斌表示,例如擅自采摘花果枝叶、攀折花木、剥取树皮树根;在草坪内停放车辆,非法设置营业摊点;在花坛、绿地内堆放物品;损毁护栏、标识牌、地面铺装等绿化配套设施;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或者饲养家禽家畜等,都是被明确禁止的行为。

  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需要绿地的调和与扮靓。2016年,我市按照“生态、精致、时尚,充满人文关怀”的城市建设定位,围绕林荫、彩色、花园、海绵“四个城市”建设目标,积极推进园林绿化建设,精心打造城市特色景观,全年累计高标准完成119项园林绿化项目建设任务,新(改)建各类绿地475万平方米,栽植乔木7万株,中层花灌木8万株,地被39万平方米。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9.7%、42.7%和15.2平方米,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形象大幅提升。

  从省条例到地方条例 保护更具“宿迁味”

  前不久,宝龙城市花园一处业主私自侵占小区草坪,破坏绿地的行为得到了依法处理。看到寻常处理背后,却彰显着不寻常的法律效益。

  “以前我们对于破坏绿化的行为,主要是依据《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进行处罚。由于是省条例,适用面比较广,但根据宿迁的实际情况,还存在诸多管理空白。随着《宿迁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的出台,一些没有规定的内容得到了补充,对于我们日常执法来说,则更加全面。”城管宿城分局古城大队副大队长张成刚说。

  从省条例到宿迁条例的转变,实际上是从政府规章到地方立法的进阶,体现出宿迁以更大的力度守住城市生态底线、绿化红线的决心。

  宿迁拥有立法权后,为何对绿地立法?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地方立法处副处长贾小龙告诉记者,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为具体负责地方立法工作机构,从2015年7月份开始进行立项调研,认真研究几年来,人代会上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多次赴基层单位和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在《宿迁日报》《宿迁晚报》和市人大网站上向社会广泛征集立法项目的建议。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汇总和梳理了一批群众关注的项目。经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代表和群众对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生态宿迁’建设给予高度关注,普遍感到城市绿化的品位和档次显著提高,以城市绿地为重要内容的生态系统得到较大的改善。但就绿地的保护,还存在不少突出的问题。例如:绿地系统规划执行不严、城市绿地养护水平不高,一些单位和个人擅自侵占、损毁绿地的行为时常发生,部分地段行道树的更换比较频繁。”贾小龙说。

  生态经济发展 让生态与经济良性互动

  一望无际的绿色,总是最美。能否将这份美景搬进繁忙的闹市区?可以!去年,宿迁在全省率先开放单位大院,让“私绿”变成“公绿”,“私赏”变成“公赏”。“拆墙透绿”,我市启动庭院开放式改造工程,拆除围墙或栅栏,向市民开放绿地。

  更令人高兴的是,绿色福祉今后会越来越多。今年,全市计划新建各类绿地410万平方米,改建各类绿地100万平方米。

  张学武告诉记者,众所周知,生态是我们宿迁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我们宿迁最大的特色,应该说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一直秉持生态立市战略,把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高地。

  “去年宿迁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第一部立法就聚焦绿地保护,也是为了保障宿迁绿化事业,促进园林绿化事业尽快发展,推进我们生态文明建设。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李强在宿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如果把江苏比作一个大城市,那么宿迁就是城市中的公园。这样的定位也是鼓励宿迁在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取得经验。所以,我们要把做好绿地保护工作,加快绿化事业发展,提高绿化的内涵和质量,夯实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良性互动。”张学武说。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人与自然更和谐。相信随着我们牢牢守护城市的绿色底线,这种“一城一自然”的和谐关系,将是宿迁未来永恒的底蕴。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