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13日讯 下午四点多这个时段是幼儿园和小学生的放学时间,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要到下午五点半甚至六点以后才能下班,家长“分身乏术”难以接管孩子,导致这近两小时的时间出现“管理真空”。三年前,宿城区一个社区出现了“四点半课堂”,用于解决孩子“管理真空”的问题。今年初,宿迁在市区五个社区试点此项工作。
昨日,在宿城区楚苑社区,这里的“四点半课堂”的活动室里,几名孩子正在写作业,遇见不太懂的问题,义务联络员赵倩还会耐心地辅导孩子们。
家长们的抱怨促成“四点半课堂”建成
“孩子放学早,我们又在上班,确实没有时间来管孩子。孩子都是要么自己回家、要么请邻居帮忙照看一下”“父母都不在家,我放学回家也没人陪着我,更没人监督我写作业,有不会的也没法问”……
金虹侠是市区一名心理咨询师,上述对话是她在和一些家长、孩子的交流中,常听见的抱怨。如何让这群“没人管”的孩子有人管?三年前,金虹侠和宿城区河滨街道的一位负责人商量,利用社区里的会议室,开办一个公益的辅导班,针对留守儿童、低收入家庭孩子,给他们一个写作业的地方。
秉承着完全免费的原则,这个“四点半课堂”在一段时间内,深受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称赞。
“不仅仅是为孩子提供一个写作业的地方,我们还组织了素质较高的社会志愿者、各中小学校教师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学生家长志愿者等辅导孩子做功课,并穿插一些美术、书法、心理教育知识等活动。”
不用出社区,就有人义务帮忙看管孩子、辅导作业,还能学习美术、音乐等,这让深受“接娃难”的双职工家长看到了希望。但金虹侠坦言,缺钱是“四点半课堂”发展当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和社会上的课外辅导班相比,我们可以说是纯公益性的,没有收过一分钱。如果仅仅提供一个基础的管理场所还能勉强维持,但聘请一些有专长的老师,以及购买一些音乐、美术等教材,这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金虹侠说,“四点半课堂”在开办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开始课堂里没有专门的桌椅,还是街道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了学生标准桌椅,居委会也空出了一间教室。课堂的硬件设施还在逐步落实完善,但总体来说条件还是有限,教室里没黑板,冬天没取暖器,夏天没电风扇。
“四点半课堂”成为孩子们第二个“家”
“‘四点半课堂’有专人管理,保障了孩子的安全,我和爱人放心多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放学后来到“四点半课堂”,由志愿者辅导完成作业,实现了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无缝对接,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新学期开学后,孩子们下午放学后就来到这里,他们已把“四点半课堂”当成了第二个“家”。“我们都是志愿服务,邀请的很多老师都是义务授课的,没有收过孩子们一分钱。孩子们很喜欢这里,以前他们回家后总是到处乱跑,甚至经常不写作业,现在都能按时完成功课,还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赵倩说。
金虹侠告诉记者,中午和下午的两个“管理真空期”,成了很多小学生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这段时间,孩子在哪里休息,休息好不好?在哪里吃饭,吃的食物干净吗?休息和玩耍的场所安全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选择了社会上的商业托管班。记者了解到,由于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校外托管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校外托管在运营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监管有难度。而社区创办的免费“四点半课堂”让父母能够省钱、安心和放心,广受欢迎。记者采访了解到,很多“四点半课堂”十分火爆,报名的学生很多,社区不得不设立家庭困难才能报名等门槛。
宿迁市区五个社区试点“四点半课堂”
随着“四点半课堂”持续叫好,市民政部门在今年初,选择市区五个社区试点开展“四点半课堂”公益助学活动,切实提升我市社区“为小”服务水平。
“我们初步选择了宿城区的楚苑社区、凤凰社区、河滨社区,经开区的黄河社区和湖滨新区的王沟居委会。通过社会组织和社区联动模式,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以志愿者为骨干,探索形成政府主导、社区参与、社会组织实施、学生受益的助学格局。”市民政局社区建设处负责人朱二军说。
正如众多公益“四点半课堂”组织者所言,公益的“四点半课堂”面临着资金、场地受限,志愿者流动性大等问题。宿迁如何解决?朱二军告诉记者,他们也正在思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解决社区公益活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目前还正在调研中。“我们针对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的,提供了一个总额为50万元的公益创投资金。这笔钱将用于在社区开展未成年人活动。此外,我们还拿出10万元用于奖励十名提供类似服务的社会组织。”
苗文武是春雨助学志愿者协会会长,春雨助学志愿者协会负责市区五个社区的“四点半课堂”承办工作。“我们现在正在和社区签订协议,以及协调场地等问题。根据我们前期的摸底调查,很多社区都存在一定数量的留守儿童,以及学生放学无人管的家庭。”苗文武说。
苗文武告诉记者,开展“四点半课堂”,他们还是坚持免费的原则,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困难家庭以及低收入人群。目前试点工作的资金主要还是靠捐助为主,但随着今后试点范围的扩大,资金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何解决师资问题?“我们打算聘请一些有公益心、志愿服务的退休老教师,让他们给孩子们讲讲课。”这是苗文武思考的办法。
“四点半课堂”需要市民广泛参与
针对学生安全问题,有专家给出了对策,建议将“四点半课堂”搬进校园。学校开辟专门教室作为“四点半课堂”,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即可获得安全庇护。社区组织社工、志愿者到学校看护孩子,辅导作业、玩游戏、做手工,此举能够解决孩子在去“四点半课堂”路上的安全问题。
金虹侠表示,“四点半课堂”应该采取“走进去、请出来、手拉手”相结合的营销拓展策略。“走进去”即公益讲座、家长沙龙以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福利院等青少年和家长群体相对集中的场所开展活动;“请出来”即大型亲子互动活动和夏冬令营以组织青少年和家长到特定场所、场地开展活动;“手拉手”即联合文明办、团委、妇联、关工委等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志愿服务组织、社会培训机构、爱心企业等其他从事公益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
此外,“四点半课堂”建设要靠制度来保障,要靠长效机制来推动,市民参与能够持续扩大影响,应从各个环节为市民广泛参与提供可靠保证,使之形成特色、创出品牌,不断提升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