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8日讯 “忘记疾病,忘记年龄,才能给快乐腾出位置……”3月27日上午,记者在宿城区银河花园小区见到张金杰老人的时候,他正在拉一首“江南春色”。春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恰如那悠扬的琴声,令人无限陶醉。一曲终了,他微笑着对记者如是说。
与死神擦肩而过 顿悟人生的追求
“我们那个年代都是两年制高中,条件艰苦,能吃饱就不错了,更没有文艺方面的熏陶。”今年66岁的张金杰回忆起往事,感慨不已。
因为在校曾是学生会主席,高中毕业后的张金杰被学校推荐到乡里做新闻通讯员。1981年,国家财政招干,张金杰考到了财政系统。因为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他常常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
“本以为自己这一生都会过着平淡而幸福的日子,直到病魔突然袭来。”张金杰告诉记者,1986年,持续高烧的他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后因延误病情导致患上风湿性心脏病。1989年在上海做心脏二尖瓣扩张手术时,医生告诉他手术“保命”不会超过十年。果然,1999年张金杰再次病发,好在历经艰险的张金杰手术后再次挣脱了死神。2006年,张金杰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等重病,其家人第三次收到病危通知书。最后发现是误诊,只是急性造血功能停滞,全家人再次松了一口气。
“长期遭受病痛的折磨,几次命悬一线,我感到劫后余生的庆幸,也觉得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所以要赶紧追求精彩而充实的人生。”张金杰说,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其实他骨子里一直是个“文艺青年”,他热爱写作、音乐、唱歌……他决定将兴趣爱好重新拾起,一方面可以修身怡情有益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在吹拉弹唱中找到快乐和寄托。
兴趣爱好广泛 渴望结识宿迁的琴友
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也应有他的夜曲。
历经磨难的张金杰更加理解健康地活着有多么幸福,更加珍惜和热爱生活。2010年退休之后,他决心要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精彩。“文艺让我脱胎换骨”他说。
写诗歌、写散文、写小说,他开始拾笔创作,空闲之余又去学打太极拳。他和老伴一起,把一块三分大的芦柴杂草地修整成生机盎然的菜园,每天浇菜挖地,精心伺弄,让他快乐不已。
“刚退休那年,有次我到公园里锻炼,发现好多人在拉二胡,那美妙的旋律和一下子勾起了我曾经对音乐的热爱,之前是因为生活和工作压力没有时间去追求,现在还等什么呢?”张金杰告诉记者,下定决心要学拉二胡,他立即买来简谱和二胡,潜心钻研虚心求教,很快便能拉出简单的旋律。后来他结识了一帮琴友,大家每天都会聚到一起探讨曲子、技艺。“那种沉浸在音乐中的感觉太美妙,那份忘我的投入瞬间就能驱走身体的不适。”
“宿迁的生态环境没得说,家后的古黄河公园太美了,我因此还爱上了徒步,每天上午都会到公园里徒步两个小时,回来后拉拉琴,写写文章,怡然自得。”张金杰告诉记者,唯一遗憾的是在宿迁一直没有结交到琴友,公园里吹拉弹唱的老人并不多见,所以难免有时会感到孤单。因此过一段时间,他就跑回沭阳与老琴友们相聚,很是快乐。“如果能借咱们晚报,在宿迁这边结识一帮志同道合的文友和琴友,那就太高兴了。”
温暖且快乐“两送一探”爱心满满
夕阳的余晖也是五彩缤纷的,每种颜色都在折射着美丽的光芒,比如艺术的追求,比如善良和爱心。
张金杰毕业于沭阳县李恒中学,是73届高二一班73名学生中的一员。“2016年春节前,一次偶尔得知我们班有些老同学身体状态很差,想到自己曾经的痛苦,我深深体会到他们的孤寂与迷茫,我开始琢磨着怎样去帮助他们。”张金杰想了几天,与几名同学探讨之后,组织了一个名叫“两送一探”的活动。即为患脑梗、瘫痪、癌症等重病的同学送祝福送温暖,鼓励他们战胜病魔,扬起生活的信心。
“九分探望一分钱,在自愿基础上,条件好些的同学每年拿出300元,条件差些的同学只参与不拿钱,大家约好时间一起去探望重病的同学,为他们带去集体的温暖,从精神上给予抚慰,探望与被探望者感触都很深。”张金杰告诉记者,上次他们看望一名重病同学时,当他将大家的爱心款送上,再把同学群中大家的祝福语音放给他听时,他当场泣不成声,握着老同学们的手感动得泪流满面。
温暖别人,快乐自己,这是张金杰组织这个活动的最终目的。春节后至今,他们已经组织探望了三名同学,极大地振奋了他们生活下去的勇气。接下来,这个活动将一直持续下去,自己不便时,会由儿女们将这份爱心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后一项便是友善,我们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善事,就从力所能及的小善做起。”张金杰说,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艰难的爬坡,你上前去帮他一把,他回过头来对你笑的时候,你的心里也是甜的、快乐的!这是“两送一探”活动的意义,而这样活着,才是有滋味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