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信
中国江苏网2月24日讯 “我现在是地地道道的宿迁人,为了创业,我早就把我们全家人的户口从安徽迁到了宿城区耿车镇新华居委会。”今年45岁的刘信和他的名字一样留住信义诚信做人,他背井离乡寻找生路,想方设法寻找存折失主,到创业受挫,宁可受损百万也要按原价收购原料,成为远近闻名的诚实守信之人。他的企业先后被评为市、区诚信经营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型企业、江苏省中小型科技企业。刘信本人先后被评为宿迁“十大诚信企业家”,2014年还被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最需要钱的时候见钱不眼开
刘信的老家在安徽省界首市农村,14岁那年,由于家庭贫穷,时值少年的他便辍学了,跟随亲戚离开老家,前往吉林长春找事做。由于他年龄尚小,工厂进不去,工地也不要他,他只好捡垃圾,跟着人家收起了废品。
在那几年间,有一件事情让刘信难以忘怀:一次在收购废品过程中,发现废品中有一本存折。刘信仔细一看,上面有不少存款,背面还有一串数字,很可能是存折密码。当时刘信想,自己要是有这么多钱,就不干捡垃圾的活了。但是他又想:主人要是发现存折丢了,一定很着急,可能会惹出什么麻烦,自己可不能做这个昧了良心的事。于是,刘信按照存折上的姓名,把自己那几天跑过的所有人家都问了个遍,最终将存折送还了失主。
失主是一家私营纸盒厂的老板,自己还不知道存折遗失的事。拿回存折,这位老板非常感动,表示自己厂里每天产生的大量碎纸废料都交给刘信处理。刘信后来发现,仅这一家企业每天产生的废品价值就远远超过他走街串巷收来的东西。从此,刘信不仅及时将厂里的废品拉走,每次离开都将场地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一年多下来,刘信不仅收入增加了很多,更赢得了当地人的好评。
19岁那年,刘信跟随亲戚来到宿迁,逗留期间,他特地赶到小有名气的“塑料之乡”———耿车,他发现这里很多人都在从事废品收购。但细心的刘信发现,耿车还没有人从事废鞋底收购。正是因这个小发现,刘信踏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之旅。
血本无归时不轻言放弃
1993年,刘信来到耿车红卫村租了两间民房,开始收购废鞋底。鞋子收来后,经过分割分拣,将橡胶鞋底销往浙江、广东一带破碎再利用。他想,自己总不能一辈子捡鞋底,为什么不能自己从事破碎业务,直接将破碎料销售给其他地方呢?于是,他在1995年购置了一台破碎机,建起了耿车第一个PVC破碎料生产企业。
正当刘信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一些人开始眼红了。有的人通过关系摸清刘信的销路后,承诺以更低的价格向厂家供应破碎料。一些人为了获利,就在料子中掺假,将鞋面上不是橡胶的部分也用来粉碎,之后加入一些添加剂混在鞋底橡胶料里蒙混过关。2000年,一批从温州出口到美国的胶鞋出现大批量断底,导致很多企业货款无法收回,大批温州鞋厂破产。很多提供劣质原料的耿车商家也血本无归。虽然始终坚持提供优质原料,但因鞋厂倒闭,刘信损失了140万元货款。
巨大的经济损失,让刘信基本上回归到了“原始状态”。但刘信认定:钱损失了,可以再挣,但诚信经营的本分不能丢。从那时起,刘信不仅没有放弃创业,还把一家人的户口从安徽老家迁到耿车镇新华居委会,他决定留在耿车继续创业。
遭遇挫折时靠诚信支撑
“我们新华居委会做塑料加工的人很多,但要说影响最好的还是刘信,他每年都被评为诚信经营户,入党时全票通过的也是刘信。”新华居委会干部说。2002年,刘信开始了自己的再一次创业,变卖了货车,向亲友借了10万元钱,建起了耿车第一家ABS颗粒加工厂。
2008年金融危机,刘信也未能幸免。当时市场上ABS颗粒每吨价格两个月时间暴跌6000元,很多塑料加工厂纷纷降低原材料收购价格或者干脆拒收。耿车附近睢宁县沙集镇沙氏兄弟俩,一直是刘信生意上的伙伴。价格暴跌后,刘信依然坚持将兄弟俩手里的200多吨原料按原价收过来,避免了沙氏兄弟俩120多万元的损失。沙氏兄弟被其真诚所感动,考虑到刘信资金紧张,非要让刘信把钱先用在紧要处,等手头宽裕了再还他们钱。
凭着诚信,刘信越过了一道道坎。2007年,他成立了宿迁宇淇塑业有限公司,专业生产ABS颗粒。由于质量有保证,承诺能兑现,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近两年,刘信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放弃原先废旧塑料加工产业,致力实现转型升级。为汽车、电动车、家电、建筑行业生产配套的塑料制品。经过发展,现已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绿色环保企业。
“做人,诚信是本分;创业,诚信大如天。”这是刘信始终坚守的人生信条,也是他20多年创业征途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宝典秘诀”。在最近全市开展评比2016年度“感动宿迁”人物活动中,刘信作为“诚实守信类”人物成为了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