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6日讯 日前,由宿迁市委宣传部主办,宿迁日报社和市广电总台共同承办的“2016宿迁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2016宿迁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由市主要媒体认真推荐产生候选篇目、组织专家进行评选并听取市有关方面意见后产生,旨在总结展示2016年度全市各个方面的工作成果,营造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浓厚氛围。 这十件大事分别是:1.中国共产党宿迁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2.宿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3.喜迎建市20周年,青春宿迁开启发展新征程;4.扎实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市24万余名党员全面参与;5.从“挂村包户”到“三进三帮”,宿迁精准践行“聚焦富民”;6.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宿迁改革获总理点赞;7.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终结20多年产业污染历史;8.首部地方性法规《宿迁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宿迁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10.精品城市改造升级,市区主街道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刷新城市“颜值”。
2016年9月28日,中国共产党宿迁市第五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次党代会是在建市20周年新起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宿迁市第五届委员会,魏国强当选为市委书记,王天琦、王益当选为市委副书记。会议明确提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发力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精准发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发力实施生态立市、创新驱动、产业强市、城乡协调、民生优先五大发展战略,精准发力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质量和水平,突出生态富民,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宿迁,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宿迁篇章。
2、宿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2016年1月,宿迁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宿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是宿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纲要重点提出“六个新”的奋斗目标,即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城乡协调展示新面貌、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文明迎来新提升、全面改革实现新突破;明确了十二大重点任务,包括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创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3、喜迎建市20周年,青春宿迁开启发展新征程
2016年是宿迁建市20周年,9月25日,2016中国宿迁经贸洽谈会、第四届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合作论坛暨宿迁建市20周年成就展隆重开幕,社会各界人士齐聚一堂为宿迁庆生。20年来,宿迁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文明程度明显提升,改革创新持续发力,是宿迁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20年。不平凡的20年已载入史册,宿迁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征程,全市人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全力打造生态优美新宿迁、改革开放新宿迁、产业集聚新宿迁、城乡统筹新宿迁、民生幸福新宿迁。
4、扎实有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市24万余名党员全面参与
根据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2016年,我市启动了“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根据要求,学习教育不分批次、不划阶段、不设环节,全体党员参加,做到注重日常教育,注重自我净化,注重以知促行,注重领导带头,注重制度保证的“五个注重”。运用“六字工作法”,筑牢“学”的基础、抓住“做”的关键、强化“治”的手段、把握“常”的特点、用好“准”的标尺、突出“实”的要求。我市创新设立的“党课菜单”网上预选系统已预约点选1000多课,开展“找短板、补短板、强短板”活动排定170个突出短板,精准施策解决三个“一公里”的学习难题,打出“四查一解剖”随机督查“组合拳”传递责任。在24万余名党员的全面参与下,全市7000多个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为建设“强富美高”全面小康新宿迁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5、从“挂村包户”到“三进三帮”,宿迁精准践行“聚焦富民”
2016年,我市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扎实开展“挂村包户”工作,市、县、乡三级751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6.4万名干部职工参与到了“挂村包户”扶贫开发工作之中。作为“挂村包户”责任制的拓展和延伸,12月份全面启动了全市干部联系农户“三进三帮”活动,即走进乡村,了解资源状况,帮助镇村理清发展思路;走进农户,了解收入状况,帮助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走进田头,了解生产状况,帮助农民发展高效农业。“三进三帮”活动开展以来,市、县、乡、村四级干部积极响应,全市1842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联系119个乡镇(街道)、1378个村(居),按照“全覆盖、无死角,一村一档、一户一卡”的活动要求,保证每个月至少两天走村入户,经常性开展走访调研,采集登记相关信息,确保“村村到,户户到”,做到全面掌握农村状况,主动了解群众疾苦,持续强农、惠农、富农,让全市广大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6、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宿迁改革获总理点赞
2016年以来,我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改革的决策部署,研究出台了《宿迁市“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纲要(2016-2020年)》,在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民生导向,按照“1+3+N”的形式,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聚焦经济体制、农业农村、社会事业三大重点领域改革,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年召开6次会议,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方案22项,出台重要改革文件30余份,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工业类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形成了一批具有鲜明宿迁特色的经验做法。11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座谈会,听取了宿迁在探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方面的情况汇报,并为宿迁改革“敢试敢闯”点赞。
7、开展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终结20多年产业污染历史
2016年1月,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以宿城区、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为重点的全市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综合整治。按照“彻底禁、禁彻底”的目标,突出做好“促治堵疏”四个环节,彻底终结了持续20多年的产业污染历史。在综合整治工作中,全市6978户废旧物资回收加工户全部整改,清理废旧物资60余万吨,清运填埋垃圾14.4万吨,整治河塘沟渠600余个,栽植苗木100余万株,基本实现了生产转型、生活富裕、生态美好的整治目标。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立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智能家电、绿色建材、生态旅游等绿色新兴产业,围绕“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的目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致力于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新路。
8、首部地方性法规《宿迁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
2016年12月1日起,我市首部地方性法规《宿迁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从建设、管护、保护绿地等方面入手,保障全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和省人大常委会授权,江苏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正式授予了我市地方立法权,这标志着我市人大正式步入了立法时代,立法权与监督权、决定权、选举任免权一起构成了市级人大一个完整的职权体系,对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具有战略性的意义。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立法原则,突出生态宿迁主题,我市确定了将《宿迁市城市绿地保护条例》作为制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规。
9、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宿迁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发布的2016年5月份《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月报》显示,在对全国259个地级市过去一年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领域的情况进行评估中,宿迁综合信用指数得分为86.74分,位居全国第一。作为全国首批11个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之一,我市从“构建机制、夯实基础、抓住核心、营造氛围”四个方面入手,将示范城市创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围绕“归集、建档、共享、运用”四大关键环节,建设了“一网两库一平台”信用信息系统,在省内率先实现包括公安、人行在内的相关部门信用信息统一归集,累计归集数据超过1.6亿条,城市信用指数在全国城市信用的动态监测中长期位居前列。
10、精品城市改造升级,市区主街道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刷新城市“颜值”
按照“生态、精致、时尚”城市定位,2016年2月份起,市区启动实施了主街道城市形象提升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提升工程,该工程主要涉及城市家具、招牌广告、夜景亮化、工地围墙、建筑立面、标识标线和杆线6大类近30小项整治项目,并同步推进了市区道路通达、小餐饮集中疏导区建设、市区楼顶广告及镂空字拆除等整治工程。市区涉及改造提升的道路全长约33.6公里,按照“精品路、提升路、达标路”三个标准分步实施,改造完成后,市区主街道人气、商气将得到显著提升,魅力城市、特色城市、活力城市得以充分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