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宿迁95岁老人写诗700余首汇编成集
2017-01-24 09:5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1月24日讯 蔡建洲老人今年95岁,家住宿迁聚福园小区,老人喜欢写诗,每每有感,就会伏案创作。眼睛看不清,就借助手头的放大镜,待诗成,便小心翼翼地夹着稿纸,蹒跚地到附近的打印店……就这样,一首短诗,一篇回忆录,如珍宝般被老人一一打印好,汇编成册。

  “我写的这些诗,有的平仄不调,有的对仗不符,够不上文雅。只能算是顺口溜、打油诗而已,好在聊以自慰。”老人谦虚地说,他的作品是想供亲人们存阅留念,让那段过往的岁月留下痕迹。

  lheng1701109

  ▲1986年蔡建洲(左一)带队到北航学习时合影。

  青春奉献教育,沭阳任教23载 

  “沭中校庆九十秋,学子万千竞分流。赤胆为民谋福祉,忠心报国壮志酬。桃李芬芳摇紫气,英贤志勇弄潮头。盛世欣逢国昌盛,争先创优写春秋。”蔡老拿出自己的诗集,借助放大镜,给记者一字一句念了他写给沭阳中学九十校庆的一首诗。

  “我在沭阳教了23年的书,所以你们采访我的时候,说了沭阳话,让我特别亲切,让我非常开心。”老人说起话来非常随和。

  谈及自己的经历,蔡老回忆说,自己幼时住在宿城蔡氏宗祠内,先后在钟吾小学和私立华棠小学读书。后日本侵占宿城,他读到五年级就失学了,1940年沦陷区蔡老庄办起了“西山学塾”,他有幸在私塾里读了五年书。不过最后因战乱,私塾停办,他再次失学。

  1947年,从镇江师范毕业的蔡建洲,先后在宿迁、镇江等地做了近6年的小学教育工作。“1952年,宿迁开始大力发展初中教育,我参加了大兴初级中学招生工作,后来转到沭阳任教,教书教了23个年头。”说起在沭阳的任教经历,老人有着太多的回忆。

  wblan170169

  蔡老展示家族获赐的圣旨

  退而不休献余热,带领学子继续深造 

  记者了解到,退休后的蔡建洲还应宿迁科委之邀,带领一百零四位学子到北航参加学习。“1986年,北京航空学院在宿迁招收两个函授大专班,我作为辅导老师,勤恳工作,历时半年,最终圆满完成家乡父老的重托。”蔡老说,当他得知这批学生毕业后,为建设美丽宿迁所作出的贡献,他深感欣慰。1998年,蔡老为继承和弘扬宗族文化,带头纂修兵马蔡十修谱工作。为修谱积极奔走,扎实采写,并最终在族亲的同心奋战下,用时5年将十谱编成。

  “宗族文化不能缺失,后辈当继承下去。”蔡老说,蔡氏家族于明代曾获皇帝褒奖,蔡氏家族还保存有当时的圣旨,并拓成统一版本分发给蔡氏子孙留作纪念。

  

  每有生活感悟,欣然命笔记录 

  谈起晚年诗歌创作,蔡老说:“我在中小学里教了四十年的数学,天天脑子里都思考着代数、几何,在文学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但我平时就喜欢读报看新闻,每当有所感想,往往会写上几句,或是歌谣,或是打油诗,逐渐从中找到乐趣。”

  蔡老说,自己所写的作品即便自己仔细读起来,也会感到有的平仄不调,有的对仗不符,够不上文雅。只能算是顺口溜、打油诗而已,好在聊以自慰。

  “我的堂弟曾见到我所写诗歌,他觉得不错,便对我说,读报看新闻是享受,可以长寿。能避免患上老年痴呆症,大哥你只管写,我负责都给打印出来。”蔡老笑着说,他的堂弟确实做到了,不仅将他前期的部分诗稿逐一打印,还编写了目录,装订成一本小册子,写上“夕阳乐”作为书名,令他深受鼓舞。

  “有时我细想起来,读书看报,作对吟诗,确实能活跃思维,缓解了老年人常见的烦恼和孤独,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于是我有感就发,有情就抒。”蔡老说,光阴易逝人易老,但人要不服老,应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蔡老写了诗七百余首,回忆录、传记文章三十多篇,楹联50多副,以述心愿,表达亲情。“特别是九十岁以后写的,诗文最后都有署名和标注时间地点,以便投稿,而这些文稿有的是儿子迎之帮打印的,有的是女婿马勇帮打印的,特别是侄女艳莉打印得最多。”蔡老说,“我认为这些诗文很珍贵,很有时代感,可供至亲们存阅留念,留住岁月的痕迹。”

  说起自己的创作感受,蔡老不假思索地说:“闲时品味,聊以自慰;自娱自乐,欣然命笔。”

  记者在诗集中看到其一首《九四抒怀》:“九四高龄心态安,生活自理好喜欢。读书看报习为乐,歌颂人民写诗篇。”无疑是蔡老眼下生活的真实写照。

标签:
责编:胡悦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