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秦淮河东畔的秦虹街道,自古商贾云集,如今仍是发展热土:辖区注册企业超3500家,市井繁华、经济兴旺。在这片1.96平方公里的“老城南”核心区域,涌动活力的“能量密码”,不仅源于历史积淀,更来自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优化营商环境的不懈努力。他们以真情换信任,以服务促发展,将组织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磁场,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共洽共商,党建链串起服务链,企业有了“自家人”。“以前一提贷款就头大,流程复杂、门槛高,真是没想到——这回街道党工委主动找上门,真帮我们把贷款难题解决了!”说起不久前成功优化的贷款,辖区企业负责人涂总语气里满是惊喜。
这份“没想到”的背后,是街道党工委牵头搭建的“政、企、银、保、服”五方交流平台在发挥作用。定期组织的座谈、轻松高效的对接沙龙,把金融机构请到企业身边,让政策资源精准“滴灌”到经营一线,真正实现了信息互通、发展共谋。中小企业告别“单打独斗”,在党建引领下携手“抱团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家企业通过该平台顺利完成1200万元贷款优化。这一暖心又提气的案例,也成功入选“秦淮区2025年第一批优化营商环境应用场景”。党组织热心“搭台”,企业放心“唱戏”,一场场务实高效的对接洽谈,正成为街道经济生态里最活跃、最动人的一条音符。
不光如此,街道以党建联建为纽带,与江苏电建等10余家辖内重点企业战略携手,签署结对协议,实现了政企同频共振、发展双向奔赴;组建“党建先锋队”——11名年轻党员干部和3名优秀社区书记,担任重点企业党建指导员,开展“一对一”包保联系。定期走访、政策精准解读、手续全程代办……从注册落地到生产经营,企业发展中的“烦心事”“棘手题”,统统有人帮、有人管。目前已累计协调解决各类企业“关键小事”49个,真正做到了服务不停步、发展有温度。

与重点企业开展党建共建
锤炼内功,培训课赋能实干家,队伍练就“真本领”。经济发展工作政策多、专业性强,基层服务队伍怎样才能“不掉线”“帮到位”?秦虹街道党工委大胆出新招,携手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动江苏优路昌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辖区企业,共同打造“秦虹发展大学”教育平台。围绕招商引资、企业服务、政策解读等“实战课题”,一口气推出7场系统化、实战性培训,真正做到“干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
扎实的培训结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已累计获取有效招商线索52条,成功推动博大集团全国第二总部、人保科技南京开发中心等一批重点项目“花落”秦虹,连续两个季度在全区招商擂台赛上“榜上有名”。一支懂经济、善服务、会沟通的专业化队伍,正成为营商环境里强劲可靠的“动力引擎”。
不仅如此,街道还推出“导师带徒”机制,在重点招商项目或困难企业进行一线帮扶;组建“老带新”临时专班,让年轻干部全程参与谈判、方案制定、问题协调,在实干中快速成长;组织“对标研学”活动,走进营商环境领先地区,实地考察、跟班学习、直接参与招商,全方位提升队伍战斗力。

举办招商引资专业培训讲座
主动对接,铁脚板丈量需求单,服务彰显“亲和力”。
在秦虹街道,“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可不是一句空话。党员干部们迈开“铁脚板”,每月走访20家以上企业,硬是把办公室“搬”进企业大门里——他们带着政策上门,围着需求打转,精准丈量出每张“需求清单”。
企业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他们提前梳理政策要点,通过“上门解读”“政策包定制”等方式,确保红利“吃干榨净”;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他们建立“收集-研判-交办-反馈-评价”全链条机制,急难愁盼问题挂牌督办、限时办结,上半年21项诉求100%办结,真正做到“说话算数”。
这还不止步。街道正加快建立和完善“一企一档”信息库,街道主要领导分行业、分片区开展常态化走访,通过问卷、访谈深挖需求,同时通过专题协调机制,对共性问题出台解决方案,对个性问题“一企一策”精准破解——让服务不仅“走在路上”,更“走进心里”。今年以来,累计已对国亮光电、润易联技术等20余家辖区企业在高企申报、融资方案优化、税务评级等方面开展政策辅导、资源链接等帮扶工作约50余次,优化暖心环境,企业归属感“爆棚”。

面对面了解掌握企业发展需求
营商环境没有终点,为企服务永不止步。秦虹街道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在政策集成、人才服务、资源对接等方面持续深耕,努力打造更有温度、更有精度的营商环境,让老街坊焕发新活力,让新企业扎根成长,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秦淮动能”。
作者:杨伟 杨磊 侯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