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盖着薄雪,水面上漂着冰凌,身穿皮裤的村民泡在齐腰深的水田里,两人忙收割,两人管运输,还有其他20多人一字排开坐在小板凳上择水芹……
1月16日上午8点多,雪后的南京寒风刺骨,记者来到六合区马鞍街道大圣村时,脚下的冰渣咯吱作响,种植大户窦如山和村民们已劳作了快两个小时,脆嫩的水芹堆成一座座小山。
水芹又称“节节高”“路路通”,因寓意吉祥成为当地过年必备菜。大圣村水芹远近闻名,有100多年种植历史,村子在20多年前就入选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眼下正值水芹集中上市期,村里迎来一年中最忙的时刻。
“水芹喜寒,天气越冷口感越好,春节前供不应求。”窦如山种植水芹140多亩,每亩地采收量达1万多斤。前几个月,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消费不旺,水芹卖不上价,最便宜时每斤只有1元钱,最近地头收购价已回升到每斤3元。“一共请了三四十位村民帮忙,每人每天工钱300元,干到腊月二十七就放假。”窦如山信心满满。
以往村民卖菜靠贩子到地头收购,现在不一样。这两年,50岁的窦如山学会了“玩”抖音短视频。视频是田里干活时拍的,剪辑时配上文字“乡土地标菜”“生活不辜负每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背景音乐选“土味”接地气的,没想到竟然吸引了5.3万粉丝关注。“你看这个是才发的,点赞量8300个。”他在视频置顶评论里留下联系方式,很多人打来电话要买他的菜。
“粗略一算,60%以上订单都来自抖音,这是这几年最大的变化,也是最大的收获。”说话间,窦如山在货运网约车平台叫的货车快到了。“这一车水芹有1万多斤,今天就能送到高邮客户手里。”
乘借新电商风口,“亿元村”正续写“芹”能致富的新故事。大圣村目前共种植3000余亩水芹,带动1000多名村民家门口就业,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春节前,南京众彩批发市场与村里签订300吨春节保供协议,加上各类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最近每天有20多吨水芹从村里发往全国各地。
“我们还打算培育自己的直播网红,推动产业振兴迈向2.0时代。”大圣村党支部书记汪长明说,“新的一年,村里发展的重点是脱水加工、稻芹轮作,不断延长产业链,带领更多村民把水芹品牌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记者 李凯 管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