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青春坐标跨越半个多世纪——中华大地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2022-05-02 06:4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陆威 刘畅方达  
1
听新闻
 

手握钢枪的雷锋。(资料图片)

 

赵明才在南京市溧水区大金山国防园为孩子们讲述雷锋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首经典歌曲,在神州大地传唱了半个多世纪: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全国各地迅速掀起学习雷锋的热潮。此后,每年的3月5日成为学雷锋纪念日。雷锋日记、雷锋事迹、雷锋形象,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成长。

如今,以一心一意跟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崇敬、追随。

同住一室,深夜学习《为人民服务》

2018年9月28日,在东北三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参观雷锋生平和事迹展。他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赵明才,雷锋当年战友、江苏省道德模范,这位八旬老人向记者回忆起那些与雷锋并肩作战的日子:

1960年11月8日,雷锋作为沈阳军区工兵十团节约标兵,出席工程兵连队政治工作会议并作了忆苦思甜的报告。时任工兵七团排长的赵明才,也在会上作了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的报告。两位青年战士被树为标兵,并由此结识。

会议期间,两人同住一个房间,在一起谈学习、谈工作、谈理想,还一起帮服务人员打水、扫地、冲厕所。“雷锋同志坚定的政治信念、刻苦学习的精神、服务人民的高尚品质,深深影响了我。”

雷锋总是将毛主席的著作带在身边,即使出差也会利用夜晚学习研读。一天夜里,雷锋坐在桌前聚精会神地学习《为人民服务》,不时用笔勾勾写写。午夜已过,雷锋回头看见赵明才还没睡,于是将刚写下的一点体会拿给他看。

只见雷锋工工整整地写道,“我觉得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至今,赵明才依然记忆犹新。

雷锋曾和赵明才约定:“我们一定要好好干,努力做出优异成绩,到北京向党汇报,去见毛主席!”遗憾的是,这一愿望最终没能实现。1962年8月15日,雷锋不幸因公殉职。“雷锋牺牲时年仅22岁,正值青春大好年华。他是青年人的楷模,更是全社会的楷模。”在雷锋墓前,赵明才暗暗立下誓言:活着要像雷锋那样做人,自己要一辈子学习、宣传、践行雷锋精神。

“青少年群体一直是我心头的牵挂”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赵明才作为雷锋当年的战友,更是冲在最前面。“1965年7月,接上级指令,我和连长带领连队奔赴越南战场。我们住在深山老林,上有飞机轰炸,下有特务搞破坏。”赵明才说,一年多时间里,连队顶着敌机狂轰滥炸和机枪扫射,排除各类炸弹500多枚,为大部队开辟前进通道。

1968年3月,赵明才作为作战部队的英模、功臣代表,回国进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终于实现了他和雷锋当年许下的“到北京去见毛主席”的共同心愿。

赵明才退休后,自觉肩负起用雷锋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的责任。30多年来,他曾担任南京市溧水县(现为溧水区)关工委副主任、南京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全国学雷锋“两会”顾问,180多所大、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作报告4500多场,听众达230多万人次。

赵明才外出作报告不要接送、不要报酬,每年还拿出自己近三分之一的退休金,用于给孩子们写信、打电话和开支差旅费等。“青少年群体一直是我心头的牵挂。”赵明才表示,自己经常到学校、工厂作报告,和青少年探讨人生的价值。他曾20余次担任中小学生科技夏令营活动的营长或教导员,经常向孩子们讲述雷锋生前鲜为人知的故事,和大家分享自己对雷锋精神的理解。

如今,赵明才的精力虽不如从前,但他仍信心满满,要争取活到100岁,“为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默默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郭明义爱心团队”的回信中强调,“让学习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蔚然成风”。

“雷锋”从未离开。和赵明才一样,全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都在学雷锋、做雷锋。

15年前,25岁的安徽青年齐玉勤来到南京,以收废品为生。他虽然收入不高,但在赵明才的关心和鼓励下坚持学雷锋、做好事。为老人修水管、修电器,帮行动不便的乡亲买米、送面,屡次拾金不昧交还失主……街坊邻居一谈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好事做得多了去了”。2013年,齐玉勤被评为南京市溧水区道德模范,将雷锋精神的接力棒继续传递下去。

放眼全国,雷锋学校、雷锋医院、雷锋体育场等,以雷锋命名的建筑或场所遍布各地;以青少年为主体组成的“雷锋服务站”“学雷锋小组”等各种学雷锋社团组织充满活力,雷锋精神不断融入社会的血液和细胞。

两年多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机场、车站、社区、物流运输线上,每处有抗疫需求的地方都有年轻“雷锋”们的身影。无数平凡的青年人选择了担当与奉献,默默在中华大地上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凝聚着青春与奋斗、热情与奉献的这一幕幕,昭示着雷锋精神永不褪色,青春坐标跨越时空……

记者感言

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记者采访时,赵明才身在苏州,陪伴老伴李克荣治病已有3个多月,老伴因患脑溢血,瘫痪在床已逾10年。这10年来,赵明才一直坚持“白天在外讲雷锋,晚上回家当护工”——这样的强度,一些年轻人尚且难以承受,对于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来说,是多么可敬的付出!

“为感恩党和人民、为传承雷锋精神,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和信仰。”赵老仅说了这样一句话。听了这句话,我感慨万千。从22岁的雷锋到80多岁的赵明才,乃至中华大地上千千万万个不曾留下姓名的“雷锋”们……我坚信,雷锋精神必将代代传承下去!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