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2022年的清明节,面对疫情的反复,无锡市锡山区众多志愿者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方式做城市的守护者。
大道不孤,风雨何惧。在疫情防控期间,每天锡山9000多名志愿者用实际行动守护在防控一线。他们从凌晨奋战到深夜,用行动在居民和病毒之间筑起一道保护墙,众志成城的志愿暖流澎湃奔涌,“马甲红”照亮万家灯火。
老把式、新力量——抗疫一线我在线
志愿者队伍中,有主动请缨彻夜奋战的机关党员志愿者,坚持服务多年的志愿“老把式”,以及在疫情下就地报名参与的社区“新力量”,他们用热诚与付出撑起了一线防疫的坚强后盾。
退伍军人黄伟:坚守防疫一线700多天
“在无锡有固定住址吗?”“有的话走这边!”“关键你现在出不去,能不能过段时间来提车?”
分流、登记、再放行……他是重点卡口之一无锡东站众多志愿者中的一员,每天值守超过12小时。感受到防疫的严峻性,作为退伍军人的黄伟已有三十多年党龄,身穿迷彩服的他每天都在无锡东站防疫专班进行志愿服务,这个专班有80多名热心志愿者。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已经连续奋战700多天了,在说到已经很久没有回自己的小家时,这位汉子眼眶不禁红了,“职责在身,我想对你们在后方的支持表示感谢。大家一起加油!”不愿下火线、战斗到最后,是黄伟蹲点驻扎在东站这个窗口的心愿,也是一名老党员、老兵志愿者的责任与担当。
社区志愿者彭德英:哪里需要我就上
“阿姨好,您的灵锡要更新啦!不会弄我帮您弄好!”
甜甜的声音来自锡山区安镇查桥社区的志愿者彭德英,她还有个身份是2019年四季度的无锡好人。在最近几天的锡山区全员核酸检测现场,每天清晨6点彭德英就要到社区报到,配合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做好返锡人员电话排查、登记、人员转运联系等一连串大小事情,接着奔赴一个个社区点上维持队伍秩序;晚上东站值守人手不够,她主动请缨守护卡口一线,测温、递表、劝导连轴转,穿着防护服的她不敢喝水,每天摘下“盔甲”时,口唇干裂得脱了皮……“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加班加点、星夜兼程是常态,一轮疫情中,彭德英要转好几圈岗,流调也做过。
今年元宵节以来,疫情反反复复,她又带上26岁的女儿曹舒香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连日来,从早晨次日凌晨,都能看到母女俩忙碌的身影。除了协助核酸检测,彭德英还要对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确保隔离人员安心、顺心度过隔离观察期。
“奶奶团”团长惠湘蓉:随叫随到我一直在!
“我退休前是医护人员,防疫的事情我都懂!疫情来了,大家一呼百应!”全员核酸的日子,早上6点,73岁的惠湘蓉已经通过临时微信群“喊”来了几个老姐妹,协助社区核酸采样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分工,确保采样不漏户、不漏人。
平时忙于唱歌跳舞打太极拳,疫情到来时,她们成为社区里最活跃最热情的志愿者。一家一户敲门、一件件核对信息,扫楼、扫码、核酸采样辅助工作以及最新的“门铃行动”中,都有这些阿姨们身穿红马甲的亮色身影,有时她们还制作爱心餐,为卡口的防疫工作人员们送上亲手做的馄饨、糕团,暖心暖胃。
1949年出生的惠湘蓉退休前是一家医院的检验医生,近年来,她召集、联系了自己平时主要以锻炼、跳舞等活动为主的区老年体协团成员,组建起抗疫路上的社区“奶奶团”志愿服务队。“看到社区一直忙不过来,我们帮忙做点小事,就当锻炼身体了!”惠阿姨是当地的侨眷,不少亲戚都在国外,自称“牵挂比较少”,快人快语又热情爽朗的个性,街道、社区的不少公益活动,时间紧、任务繁杂的,第一时间都会想到她。这两天,奶奶团主要负责上门宣讲、核酸采样现场的秩序维持以及信息登记、发卡片等工作。大部分奶奶团的成员都有70多岁了,都是老师和机关事业退休的老党员,杨菊芬、倪国英、夏寿芬、吕惠芬等都是一直活跃帮忙的资深志愿者。
共情与心疼,志愿是融入血脉的热流
“不出小区,严禁聚集”,这是这几天清明假期无锡锡山全域“静默”的样子。
“这几天是假期,封控区内非常安静,喇叭里传来志愿者们沙哑的声音,我感觉到自己也应该加入进去出点力。”说起自己参与机关志愿者的初心,许多年轻的志愿者难掩共情与心疼,而自己志愿上岗后,他们也用行动践行着初心的承诺。
”做志愿者其实挺辛苦的,因为防护服比较贵,所以穿了尽量就不脱,那就只能少喝水不上厕所。“在羊尖镇廊下村的一处核酸采样点,一位年轻的女志愿者眼前的防护罩已经被雾气打湿,手指因反复的酒精消毒变得肿胀,这是这位姑娘连续工作的第n个小时。
你守护我,我陪伴你
在锡山区羊尖镇,就有一位小伙子因为女友在做志愿者而自己成了志愿者。女主角是无锡姑娘吴丹宁,在当地镇政府工作,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小吴就成了一名机关志愿者,“门铃行动开始后,人手一直不足,每个志愿者分配的任务都很多。”男友金明鑫,山东临沂人,来锡两年多,在外地驻锡山的一家公司工作,疫情到来后,企业停工停产,居家办公的小金看到女友整天忙得似陀螺真是心疼,“我来陪陪你,帮帮你!”就这样,小伙子金明鑫也成了一名志愿者,在羊尖开展全域核酸检测的现场,拿起小喇叭,为维持现场秩序奉献自己的心意。
霍清启,封控小区长泰国际的“大白”志愿者,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一直奔忙在秩序维护、运送物资的现场,哪里着急就被叫去哪里,晚上休息时脱下鞋子,一双满是水泡的肿胀“大脚”令人心疼,“有时候外卖慢了也请业主多多谅解,很多时候外卖员放错点位,得到处找。”累成这样,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志愿工作。有人劝他歇歇脚,50岁的他却不愿意松口气,“还有一小区的居民等着我!”
哪里有什么不会疲累瘫软的血肉之躯呢,不过是有种意志比钢铁更坚韧罢了。
就地招募、科学分组,来自区级机关的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为一线防疫的各个环节增上援、站好岗。锡山区盘活用好文明实践阵地资源,积极组织专业和群众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走心走实的行动内容,凝聚起抗疫的强大合力。
“星夜集结,但看到群众们的焦虑和担心每少一分,就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五彩斑斓的核酸检测证明,就是他们的勋章。平凡的坚守与执着,消除城市的“病痛”,标签背后,是各自的美好守望。
春来百花开,风吹云雾散,请不要忘记他们始终冲锋在一线。嗓子哑了、脚上起泡……因为有了他们,城市才渐渐恢复生机,他们就是抗疫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