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开饭喽!”1月25日晚7时许,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街道仁恒绿洲新岛江枫园小区汪胜家中,50岁的家政阿姨胡静琴一边招呼大家吃饭,一边把青菜蛋饺、花菜肉片、香干肉丝、紫菜蛋汤“三菜一汤”端上餐桌。
这是胡静琴一天内服务的第3个家庭。她家住安置房小区洲岛家园芳华苑,早晨9点10分出门,步行10分钟,就到了水木园小区,搞家务带做饭,11点半结束回家。下午1点40分至4点40分在青杉园小区,晚上6点至8点在江枫园小区,都在步行可达距离内,月收入接近6000元。
“不用出岛,家门口端上了好饭碗!”胡静琴说,她是土生土长的江心洲人,2016年家里拿到两套拆迁安置房,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不用种地,人一下子“闲”下来了,她非常不适应,就想“找点事儿做”。“江心洲四面环水,长江五桥通车前,仅有地铁10号线和夹江大桥两个进出通道。以前岛上商业配套、公共配套相对落后,找不到合适的事情,而去岛外务工路上来回时间长,所以一直闲在家。”
汪胜是“新岛民”,2020年初在岛上创办了一家人工智能企业,顺便在岛上安了家。他说:“家里老人年纪大,孩子刚上幼儿园,我们夫妻俩忙工作顾不上家,家里最缺的,就是一个靠谱的家政阿姨。”
2012年,江心洲启动全岛拆迁,3个村的原住民全部就地安置。近年来,以新加坡花园城市为样本,各大品牌开发商在岛上兴建了一批中高端商品房,越来越多的“新岛民”定居岛上。
一头是拆迁后赋闲在家的原住民,一头是城市发展需要服务的“新岛民”,对接供需两端,2020年11月,江心洲街道引入省妇联主导的微创投项目——好苏嫂工作站,为原住民提供家政服务等相关培训。
“授课老师是江苏好苏嫂职业培训学校的专业老师,培训内容涉及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等方方面面,培训结束后我们还会组织考试,考试合格颁发专业技能证和家政服务员证,并推荐到岛上中高档小区从事家政服务。”好苏嫂江心洲门店副店长张国莲说,培训一批、输出一批、推荐一批,让失地农民在家门口“有事可做”。
“以前从来不知道,打扫卫生还有这么多门道。”去年3月的首场培训,胡静琴记忆犹新,“家庭保洁的顺序要由里到外、由上到下、由简单到复杂,清理的基本顺序是,先清洁卧室、再打扫厨房、然后打扫客厅、最后清理卫生间,抹布至少要准备7块。”
“找阿姨,我最看重的是人品要可靠。”汪胜说,江心洲是熟人社会,居民以前都是一个村的,阿姨品行如何,一打听就知道了。去年5月,在视频面试中,夫妻俩看着胡静琴比较“顺眼”,经过3天带薪试用,双方顺利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
张国莲介绍,工作站开设的公益培训,报名人数一次比一次多;“好苏嫂江心洲”接单群,最开始只有十几人,如今在群阿姨接近200人,80%以上都是本岛原住民;工作站每次去商品房小区做活动发宣传册,展台前要名片、加微信的“新岛民”络绎不绝。
江心洲全岛拆迁后,曾有一些原住民沉迷麻将档、棋牌室,因打麻将引发的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让社工头疼不已。“如今,越来越多的原住民从牌桌走向工作岗位,居民‘忙’起来了,家庭纠纷少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洲岛家园社工徐双双说。
记者了解到,江心洲好苏嫂工作站成立一年多,培训居民168人次,推荐就业85人次,推荐上岗2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