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顾静静)苏州市相城区漕湖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一窗受理、集中办理”的目标要求,持续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服务环境。
优化布局,再造流程 服务事项“一窗办”
根据审批业务重新进行窗口整合,将同类审批服务事项集中为综合窗口统一受理,推动形成功能齐全、规范高效、便捷优质的办理模式。通过综合受理、材料内部流转,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服务大厅现设自然人服务区窗口10个,统筹办理社会事务、公安、市民卡、水务、燃气等147项业务。
互联共享,省时省力 一件事情“一次办”
设立自然人“一件事”专窗,推出“出生一件事”集成服务。按照相城区全生命周期大综窗服务规范标准化工作要求,立足街道实际,梳理出生、就业、新市民、退休、后事5类自然人“一件事”办事指南,进一步细化办理流程,完善服务体系,让群众办事“只跑一次”成为常态。
依托“一网通办”平台,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大数据支撑,家长只需凭相关证件就可实现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医保参保办理等多个事项“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次办结”。如今,在为民服务中心窗口申请办理“出生一件事”,只需1个工作日就能完成事项办理,大大缩短了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创新举措,提升体验 为民办事“有温度”
为民服务中心聚焦居民需求体验,持续创新深化工作举措,挖掘打造服务亮点,用实际行动塑造为民服务窗口新形象,以更加优质的服务获取群众好口碑。
“适老化”暖心服务,为老年人“留扇窗”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漕湖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始终为老年人留有“一扇窗”,通过开通大厅“绿色专窗”、完善服务设施、推出陪同服务”等一系列适老化暖心服务举措,做实做细服务老年人工作,逐步解决老年人与APP、小程序、移动端平台等智能设备无法直接“沟通”的问题,有效优化提升老年人群体政务服务便利度、满意度和体验感。
“代帮办”亲民服务,贴心为民“零距离”
探索推行“1+7+N”便民服务体系,即一个街道为民服务中心、7个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和N个提供代帮办服务的社区网格员。
依托社区网格,建立代帮办队伍,充分发挥社区网格员工作优势,落实“一人一网、直通直达”模式,为街道辖区内高龄人群、困难群体等提供跑腿、登记、办理等“套餐式”代帮办服务,变“群众自己办”为“我来帮忙办”,切实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开设代帮办“一窗受理”专窗,专门向为群众跑腿的代帮办网格员开放,由网格员帮助提交材料、办理业务并将受理结果反馈给办事居民,进一步拓展为民服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实打实”帮扶指导,志愿服务“不掉队”
为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就业创业难题,由为民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安排各社区全科社工担任“职业顾问”,为群众提供简历填写、面试技巧、岗位选择、技能培训等优质就业服务,从信息共享到就业指导再到创业支持,切实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便捷和帮助。
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漕湖街道为民服务中心倾心倾情倾力办好为民服务实事,勾勒居民美好生活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