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乡村嬗变——无锡市锡山区挂钩帮扶徐州市丰县常店镇褚庄村纪实
2022-01-10 09: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陆帅)无锡锡山区到徐州丰县常店镇褚庄村:580多公里。

江苏省“五方挂钩”的帮扶工作,把两地的资源连接起来,让两地的人心连在一起,扶贫的成果也在连接中呈现:褚庄村人不再是仅仅靠着种植小麦、洋葱、大蒜生活,而是更多地走进家附近的电动车配件厂赚工资;村里的资产也慢慢累积,村集体收入稳定超过100万元;村容村貌更有了新的改变,获评徐州市达标文明村,连续两年在全镇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得一等奖。

乡村嬗变的背后是什么?是580公里的这头与那头的同轴共向、同向发力,成就了全面小康路上的的同心前行。近年来,无锡市锡山区的党政机关、知名企业带着物资到来,驻村帮扶队员摸清家底、精准施策、调集资源,如今水泥路通向每个自然村、小学里的每个班级都有“锡山图书角”,标准厂房在扩容、产业项目在扩容,富裕的种子正在全村生发。

可持续增收:每一个低收入人口都不落下

低收入边缘人口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帮扶重点。“大蒜大概是1.2元一斤,洋葱3毛钱一斤,”省委驻丰县帮扶工作队队员、丰县常店镇党委副书记、褚庄村第一书记、锡丰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陆帅到任后发现,褚庄村在2019年已整体实现脱贫“摘帽”,全村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但对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这个曾经的省定经济薄弱村还存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偏少,发展后劲不足;村级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备;人居环境质量水平不高等一些短板。

如何高质量完成巩固提升和防止返贫,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被落下?增收,要看如何用好“资”、“产”。

锡山区的帮扶资金给了底气:驻村帮扶队员用后方单位资金购入“会孵蛋的鸡”——利用帮扶资金750万元,分两年出资,在常店镇电动车配件园购置5800多平方米扶贫厂房,用于出租,可增加村集体收入每年60万元左右,同时带动周边低收入农户50余人就业。

锡山区与丰县共建的锡丰产业园给了岗位:丰县是全国三轮电动车的产业高地,锡丰工业园里电动车产业订单充足,褚庄村村民的主要就业方向就是电动车零配件企业。为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帮扶工作队组织开展了订单式技能培训,让村里的年轻人掌握科学种植方法或具备一技之长,同时充分利用锡丰工业园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园区企业对接联系,推荐褚庄村劳动力到园区企业就业,建立安居乐业的长效机制。

锡山区给予的不仅是资金,更是发展经验的注入。“标准厂房、订单式技能培训,……这些以前在我们看来就是个时髦名词,现在锡山区的帮扶把这些照进了现实,我们也感受到了这次名词背后的‘增收之力’,”褚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念朋表示,2021年低收入人口人均收入已达到8000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已达到110万元以上,“有厂房、有产业,我们相信收入稳稳的!”

事实上,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群众也专门赴张家港、无锡、徐州经开区等地学习考察,吸收先进理念和发展思路,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理念更相近、行动才能更合拍。

看得见幸福:每一个自然村都通上水泥路

“没有亲眼见过,可能已经想不到出行难能难成这样,”锡山区的驻村帮扶队员陆帅很多年没有经历过“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体验。不仅如此,一些自然村还没有设施齐备的公厕,不仅观感不佳、也有损群众健康。在褚庄村,脱贫摘帽后,村容村貌的建设有了迫切感:宽广的道路、干净的公厕也是一种看得见的幸福。

如何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是驻村帮扶队员思考的重点,2019年已脱贫,事关幸福的硬件、软件怎么来“配置”?

“硬件配置”尽快上马——

修路!2020年投入资金120万元,在褚庄村4个自然村铺设了3400米水泥道路,已基本做到“户户通”,村民出行不再叹难。村民仇爱荣高兴地说:“以前出门是土路,一到雨天又烂又滑。现在修好了水泥路,宽敞平整,我们出行方便了,也不用再担心孩子上学的安全问题了。”

建厕!出资10万元,加上镇村配套资金,修建高标准水冲式公厕2个,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更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

绿化!2021年投入35万元实施村庄绿化项目,种植樟树、月季、紫叶李等苗木1000余株,绿化村道3公里,村庄内外绿意盎然,乡村绿化率稳步提升。投入30万元实施环境综合提升项目,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健身小广场2个,为村民营造了干净整洁、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就是要建设一个美丽褚庄!”

“软件帮扶”直抵心灵——

小学教室有了“锡山图书角”。2020年,褚庄小学里,学生们迎来了江南大学和锡山区的叔叔阿姨,他们带来了电脑、投影仪和图书,给孩子们建起了“未来电脑教室”和“锡山图书角”,还带来200套文具,这些都是为了培育褚庄发展的“后浪”们。褚庄小学校长孙晶和学生们欣喜:“真的感谢江南大学、无锡市锡山区对我们学校的帮扶和关爱,帮助我们成长!”2021年,锡山区东亭街道又定向捐资23万元为褚庄小学援建了“希望操场”,有效改善了学校教育基础设施。

党群服务空间有了全面的提升。驻村帮扶队员开展村民房屋外墙文化宣传,制作村党群服务中心指引牌,营造浓厚党建氛围。褚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中,不少物资都是来自帮扶后方单位——锡山区,各方捐赠图书、复印机、空调、投影仪等物资,“给党员群众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活动空间,每次打开投影仪都能想到,这是来自锡山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发挥出了党建引领的作用。驻村帮扶队员在党组织的凝聚力上下了功夫,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健全党员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组织开展结对帮扶、走访慰问、党员志愿服务等活动。2021年,褚庄村党支部获评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更长远着眼:每一个结对都是携手同行

自挂钩帮扶以来,锡山与丰县之间的你来我往已难计其数,580公里一线牵,一次结对共建就是一次长期携手同行的开始。2020年7月,丰县党政代表团赴锡山进行考察交流。锡山区工商联、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及部分企业家前往丰县开展企村联建南北挂钩对接活动。2021年10月,锡山区领导带队赴丰县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近两年,锡山各界先后有4批次56人到丰县开展走访慰问和捐资助学,共发放慰问金和学习用品价值5万余元。

而从褚庄村来看,与锡山区的交流已经让这个村庄的“朋友圈”大大扩容,机遇蕴含其中。

褚庄的资源禀赋与锡山农业企业的技术联动起来。锡山区农业占比虽小,分量和质量却很足,目前落户农业优质企业155家。为此,驻村帮扶队员帮助搭建村企联建平台,推动无锡锡北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与褚庄村等10个村结对共建,共提供帮扶资金500万元。更重要的是,长期结对已经开启,村企双方已就农业资源、土地资源、农产品供销渠道、企业投资需求等进行对接,共同孕育“共赢之果”。

褚庄的农副产品与锡山市民消费的市场联动起来。牛蒡、苹果、芦笋、山药、洋葱、木耳……目前,已经在无锡锡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设置扶贫专柜,面向市民展销特色农副产品。这个“扶贫专柜”已成为常年直销点,推动当地对新鲜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的销售。同时锡山区也组织了多次相关农产品“团购”,目前已完成消费扶贫15万余元。

丰县的产业载体与锡山投资创业的热情联动起来。锡山区工商联、锡北镇商会、锡东新城青年商会等已经开始实地考察,进行对接洽谈,将推动两地产业合作。江苏国威摩托车有限公司已就电动三轮车制造项目落户丰县电动车产业园表达了初步意向。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