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宇熠 黄伟
冬日的茶园,正值管护关键期。地处苏皖边界的溧阳市天目湖镇三胜村,一派繁忙景象——省党代表、天目湖新概念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嵇卫星带领乡亲们正在翻挖施肥、修剪树木、清园防虫。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溧阳实际,关键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作为来自乡村的省党代表,连日来,嵇卫星以各种形式向干部群众宣传省党代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落实省党代会部署要求。
奋进新征程,做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文章”该从何“落笔”?打造“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升级版又该如何发力?嵇卫星带着记者踏访茶园,算起了5笔账——
生态账,见定力。守好“常青树”才有“摇钱树”,越是下“笨”功夫、细功夫,越能取得好效果。目之所及,茶园、稻田、鱼塘、苗木,既遵循自然格局,又体现生态理念。比如,传承茶果间种模式,丰富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茶叶品质;通过秸秆还田、鸡鸭散养等促进生态链良性循环,实现防虫、保温、除草、提高肥力、农药面源零污染等多赢。
创新账,见韧劲。“小叶子”蕴含大学问,越是传统产业,越要注入新元素。抓住细分市场,持续深入研究,新概念公司联合省茶业研究所制定省级标准《桂花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积极拓展线上平台,精心营销,该公司已培育固定客群上千人,新增销售额超过30%。眼下,当地正在组建天目湖白茶产业技术联盟,问需于一线、问计于专家,促使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快速转化。
人才账,见视野。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新概念公司从南京、镇江的高校招聘4名95后大学生,他们对茶树栽培、茶叶加工及营销颇有心得。良好的平台、较好的待遇,让年轻人留下来、扎下根,逐渐挑起大梁。
富民账,见情怀。如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新概念公司的茶园平日管护用工15人左右,人均年收入五六万元。早春时节采茶15—20天,用工200多人来自本地及周边地区,技术娴熟的工人可挣到六七千元。与此同时,该公司在栽培技术、茶叶营销等方面帮助周边茶农,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融合账,见思路。茶产业季节性强、传统产出模式收益时效性短,如何开辟新空间?关键是找到资源整合的联结点,统筹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拓展茶旅游、茶休闲、茶康养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小小茶叶,分量不轻。“好山好水好茶,是天目湖最亮丽的名片。一棵棵茶树,一个个茶园,漫山遍野、碧海缀金,铺就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溧阳市天目湖镇党委书记周文光介绍,明年将迎来天目湖旅游开发30周年,当地将以方所文化村、白茶小镇等项目为新切入点,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文旅产业带,进一步做强做优茶产业,让旅游更有“诗意”;扎实推进集镇建筑改造、乡村环境提升、美意田园建设,塑造更优美库区、更亮丽景区、更洁净镇区,让形象更“精致”;积极引入品牌赛事和交流活动,让文化走向“远方”,争创全域旅游、乡村建设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