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通讯员 毛金粟 记者 聂龙妃)“现在不用等收废品的上门收、家里也不会囤废品了,一天两趟保洁员收集员上门收,还是按照市场价收,我们方便了,院子里也整洁了不少。”南京市六合区大泉村长庄组居民赵加森点赞的,正是该区正在逐步推进的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模式,一张垃圾分类收集网、一张废品资源回收网,正为农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新思路。
《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一周年以来,六合区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居民知晓率、参与率持续攀升,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的收集量不断提高,全区其他垃圾产生量同比下降7.5%,随着区内各项设施即将迎来处置闭环,垃圾分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需要新的思路。
“原来很多瓶瓶罐罐我们都堆在院子里,攒多了还要跑去镇上卖,就算是有收废品的上门来收但也不知道要等多久。”赵加森说的情况其实在农村居民中比较普遍。为了让居民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六合区竹镇镇在市、区两级垃分办和区商务局的指导下,依托农村生活垃圾保洁收集队伍,开始推进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新模式。
记者了解到,“两网融合”模式是以镇分拣站为中心,依托覆盖农村每一户居民的保洁收集员队伍,同步启用镇区“两网融合”电动收集车,建立起服务全区域范围内所有居民、具有“精细化、高效化、市场化、全天化”的可回收物农村收集网络,并通过市场赋能和实时交易,全力推动垃圾分类中可回收物的高效收集工作。竹镇镇垃分办负责人刘刚介绍,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入户收集可回收物,不仅提高可回收物的收集量,也充分调动了环卫公司、保洁收集员和农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可回收物收集效率和分类质量的双提升。
据悉,下一步,六合区城管局、商务局还将通过科技化手段,结合居民一键预约功能,从根本上推进“两网融合”。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主任孙秋阳也表示,竹镇模式试点成功后会逐步在全市涉农街道、571个行政村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