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他在曙光前描绘“交通梦”
2021-10-04 07: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心愿原声:

惟前既覆,后车当鉴,今后建国,交通建设当居首要。而技术与管理员工之调查、培养、储备,又为建设工作首要。

——冯鸿珊

国庆长假,游人如织。高铁上满载着出行的旅客,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俯瞰祖国大地,500多万公里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干支衔接的公路网承载着人流、车流、物流;一条条铁路直通东西纵贯南北,高铁出行成为新的出行方式。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句简单的“财富密码”,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时间的指针回拨72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8.08万公里,一道道天堑阻隔了人们的交流。交通难,长期困扰着中国人,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致力于解决这一困境,从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到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设想修建10万英里铁路,交通梦与强国梦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心系交通大业的中国人中,有一个人很特别。他没有修建完成过一条铁路或公路,却让自己的名字闪耀在交通强国的逐梦人队伍中。他,就是冯鸿珊。

冯鸿珊是山东阳谷人,国立六中学生。1941年3月,他在前往解放区的途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逮捕关押。漫长的牢狱生活,成了冯鸿珊从少年成长为青年的人生课堂。在这里,他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为什么要革命。他没有因人生挫折而灰心丧气,而是利用一切机会读书学习,期望将来能在新中国建设中贡献一份力量。他对交通建设方面的问题非常有兴趣,专注地对那些材料进行整理、思考。他不止一次告诉狱友“等到我们恢复了自由,我把文稿交给新的人民政府,供新中国建设铁路、公路时参考。”不幸的是,1949年11月,年轻的冯鸿珊被杀害于白公馆。

位卑未敢忘忧国。一位因国难和政治黑暗而失去高等教育机会的青年,在监狱恶劣的环境中,靠自学和独立思考,提出了“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两个极具前瞻性的问题。看守所里的苦难没能磨灭他对国家、民族的责任心,共和国记住了他的名字。他的理想随着英勇事迹的传播而传承,他的梦想在一批批交通人的接力奋斗中得以实现。砥砺大道国运兴。新中国成立不久,11万筑路大军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世界屋脊,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渡通天激流,越巍峨昆仑,五易寒暑,修筑了青藏、川藏公路,创造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事业,至2007年底,承载几代交通人梦想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提前基本贯通。今天,交通的“末梢血管”也在持续改善,一条条“四好农村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心系国家与人民,树立伟大的理想抱负,一点一滴的付出与努力终会化作涓涓细流,滋润祖国大地。这些细流,终将汇聚成民族复兴势不可挡的时代大潮,推动中国巨轮驶向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光辉未来。

袁媛/文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下一篇